字好书
赠梅伯言 其一

《赠梅伯言 其一》

时间: 2025-05-07 15:50:51

诗句

隘巷萧萧劣过车,蓬门寂寂似逃虚。

为枸不愿庚桑楚,争席谁名扬子居。

喜泼绿成新引竹,仍磨丹覆旧仇书。

长安挂眼无冠盖,独有文章未肯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0:51

原文展示:

赠梅伯言 其一
隘巷萧萧劣过车,
蓬门寂寂似逃虚。
为枸不愿庚桑楚,
争席谁名扬子居。
喜泼绿成新引竹,
仍磨丹覆旧仇书。
长安挂眼无冠盖,
独有文章未肯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条狭窄而寂静的小巷,显得冷清,连车子都难以通过。诗人的家门如同蓬草一样,寂静得像是在逃避现实。诗人不愿意像枸杞一样混迹于庚桑和楚地的卑微,争名争利的心态使他想要在扬子江畔立足。喜爱新竹的清新气息,却仍然在磨灭过去的仇恨和旧书。长安虽在眼前,却没有荣耀的冠冕,只有文章才是他心中不愿放弃的追求。

注释:

  • 隘巷:狭窄的小巷。
  • 萧萧:形容环境的冷清和凄凉。
  • 蓬门:指简陋的家。
  • 庚桑楚:庚桑与楚地,指诗人不愿意在这些地方生活。
  • 争席:争夺名利的地位。
  • 扬子居:指扬子江,象征着希望的地方。
  • 泼绿:形容新竹的翠绿。
  • 仇书:旧仇的书信,象征过去的恩怨。
  • 长安:古代的都城,象征繁华与荣耀。
  • 冠盖:指显赫的地位和荣耀。

典故解析:

  • 扬子江:古代文学中常提到的江河,象征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
  • 长安:历史上的文化、政治中心,象征着成功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他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提倡自强和富国强兵的思想。曾国藩的诗词多反映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曾国藩仕途的某个阶段,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困惑。

诗歌鉴赏:

曾国藩的《赠梅伯言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通过描绘狭巷的冷清与蓬门的寂寞,展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此以“隘巷”与“蓬门”象征自身的处境,显示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同时,诗中提到的“争席”与“扬子居”则揭示出诗人内心对名利的渴望与挣扎,他不愿意在庚桑楚的卑微境地中沉沦,而是希望能够在更高的理想上立足。这里的“泼绿成新引竹”更是表现了他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寓意着生命的希望与重新开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思考与选择,值得我们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隘巷萧萧劣过车:狭窄的小巷显得冷清,连车子都难以通过,表示生活的困窘。
    • 蓬门寂寂似逃虚:简陋的家门如同逃避现实般的寂静,反映了内心的孤独。
    • 为枸不愿庚桑楚:诗人不愿意如枸杞般混迹于卑微之地,表达对名利的厌倦。
    • 争席谁名扬子居:争夺名利的心态使他希望在扬子江边立足。
    • 喜泼绿成新引竹:喜爱新竹的清新,象征着对新生活的向往。
    • 仍磨丹覆旧仇书:磨灭过去的旧仇,表现出对往事的释怀。
    • 长安挂眼无冠盖:长安在望,却没有荣耀的地位,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 独有文章未肯疏:唯有文章是他不愿意放弃的追求,体现出对文化的执着。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隘巷”与“蓬门”比喻自身的处境。
    • 对仗:如“喜泼绿成新引竹,仍磨丹覆旧仇书”,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曾国藩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理想的坚持,体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挣扎与追求。

意象分析:

  • 狭巷:象征封闭和困扰的环境。
  • 蓬门:象征贫困和简陋的生活状态。
  • 新引竹:象征希望与新生。
  • 长安:象征荣耀与成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隘巷”指的是:

    • A. 繁华的街道
    • B. 狭窄的小巷
    • C. 高大的建筑
  2. “喜泼绿成新引竹”中的“新引竹”象征什么?

    • A. 旧仇
    • B. 新的希望
    • C. 名利
  3.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淡泊
    •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曾国藩的诗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内心挣扎,而杜甫则是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感慨。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理想的思考,但情感的表达和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曾国藩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黄山 大涤洞 大涤洞 画竹 度佛耳严 留别河东道署庭前新竹 老犍坡 中秋玩月感怀寄夫子 中秋玩月寄适唐氏姑母沈太夫人 梅花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土 帽凭 诸恶莫作 艮字旁的字 月明风清 广字头的字 齒字旁的字 言者弗知 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酬奬 包含川的成语 司公 羊字旁的字 鱼肠雁足 践墨随敌 巾字旁的字 龙骧虎啸 飞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