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30
作者: 俞桂 〔宋代〕
踰月留京国,春光总不知。
可伤连夜雨,好似暮秋时。
有客来无酒,逢人只说诗。
官中闻闭籴,应是细民饥。
在京城久留已超过一个月,春天的阳光却完全不知我。
连续的夜雨令人心伤,仿佛已是深秋时节。
有客人来访却没有酒款待,见到人只好吟诵诗歌。
听说官府已经停止收购粮食,想必百姓都饿得很。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和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
俞桂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其诗作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于春季,诗人因连绵的雨水而感到忧伤,反映了当时民生困苦、社会动荡的现实,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时局的无奈。
《久雨》是一首充满忧伤情感的诗,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气候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事变化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踰月留京国”引入,暗示诗人因某种原因留在京城,心中却充满了对春光的渴望与无奈。连绵的夜雨让人感到寒冷和忧伤,仿佛已是暮秋,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内心的孤寂交织在一起。
接着,诗人提到“有客来无酒”,显示出他虽有朋友来访,却因缺乏酒水而无法款待,折射出社会的窘迫与个人的无奈。最后一句提到“官中闻闭籴”,更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粮食收购的停止意味着百姓的饥饿与无奈,诗人以个人的感受反映了社会的苦难。
整首诗以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苦痛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社会的关注,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苦难,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注。
诗中提到的“春光”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关注?
诗中的“官中闻闭籴”所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俞桂的《久雨》更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两者都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现手法和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