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月夜

《月夜》

时间: 2025-04-26 13:50:47

诗句

江南又见雁初飞,枫叶萧疎旋觉稀。

边塞戍夫天气冷,谁家月夜扫征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47

原文展示:

江南又见雁初飞,
枫叶萧疎旋觉稀。
边塞戍夫天气冷,
谁家月夜扫征衣。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又见到大雁初飞,
枫叶稀疏,秋意渐浓。
边塞的守卫士兵天气寒冷,
不知道哪个家庭在月夜里扫除征战的衣物。

注释:

  • :指大雁,象征秋天的到来。
  • 萧疎:形容枫叶稀少,暗示秋天的萧条。
  • 边塞:指边疆地区,通常与战争和守卫有关。
  • 戍夫:守边防的士兵。
  • 征衣:征战的衣物,象征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思念。

典故解析:

  • 雁南飞:大雁迁徙的现象,古人常常用来表示季节的变化和离别的情感。
  • 月夜扫征衣:意指在月光下,亲人为了等候归来的战士而打理衣物,表达了对远方战士的思念与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作者可能身处江南,目睹自然景象的变化,同时思及边塞士兵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月夜》是一首描绘秋天月夜景象的古诗,诗人通过“雁初飞”和“枫叶萧疎”两句,生动地呈现了江南初秋的气候和景色。大雁的迁徙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离别与思念。紧接着,诗人转向边塞,描写守卫士兵面临的严寒,展现了他们的艰辛与无奈。最后一句“谁家月夜扫征衣”引发了对家国的思考,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对战争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又见雁初飞:大雁在江南的天空中飞翔,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2. 枫叶萧疎旋觉稀:枫叶变得稀少,营造出秋天的凄凉氛围。
  3. 边塞戍夫天气冷:描绘边疆士兵在寒冷天气中的艰苦生活。
  4. 谁家月夜扫征衣:在月光下,有哪个家庭在为归来的战士整理衣物,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的迁徙比作季节变换。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雁”、“枫叶”、“月夜”等意象,营造出深沉的秋夜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思念、对士兵艰辛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反思,情感基调深沉而忧伤。

意象分析:

  • 大雁:象征秋天的到来和离别。
  • 枫叶:象征秋天的萧条和凋零。
  • 月夜:象征思念与等待,营造出宁静但又略显悲凉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迁徙的鸟是什么?

    • A. 燕子
    • B. 大雁
    • C. 麻雀
  2. 诗中“枫叶萧疎”中的“萧疎”指的是什么?

    • A. 丰盛
    • B. 稀少
    • C. 繁茂
  3. 诗中谁在月夜里扫征衣?

    • A. 士兵
    • B. 家人
    • C. 朋友

答案:

  1. B. 大雁
  2. B. 稀少
  3. B. 家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了月夜的思念情感,但更多地集中在兄弟情深的思念上,而俞桂的《月夜》则将视角扩展到家国和士兵的艰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与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露 敬赠郑谏议十韵 小至 秋峡 遣遇 台上(得凉字) 上后园山脚 路逢襄扬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字头的字 记里堆 遣决 鼓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粗衣恶食 黜陟赏罚 面字旁的字 假人辞色 包含译的词语有哪些 马拉维人 退责 坚瓠无窍 龙字旁的字 不解之缘 雌雄同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