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1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15:22
谁把银河彻底倾,倒翻星斗著行明。又疑笼道红栀子,隐隐鸣鞘出五更。
谁将银河完全倾斜,倒映的星星在水中闪烁明亮。又像是红色的栀子花在笼罩之下,隐约传来鞘中剑鸣的声音,正是五更时分。
本诗中提到的“银河”和“星斗”常常用来形容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渺小。同时,红栀子的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美丽和吉祥相关联,而鸣鞘则暗含武器和勇气,可能隐喻着对佛事的虔诚和信仰。
洪咨夔,字彦之,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洪咨夔以其豪放、清新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本诗创作于洪咨夔在荆州时,正值佛教活动频繁之际,诗人借助水灯和自然景象,表达对佛事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银河的倾斜和星斗的倒影,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谁把银河彻底倾”,在提问中引发读者的好奇,接着以“倒翻星斗著行明”形象地描绘了夜空的美丽,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部分则通过“红栀子”和“鸣鞘”引入了佛事的元素,红栀子的芬芳与武器的响动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个诗篇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内心深处的力量与信仰的呼唤。最后的“出五更”暗示着一种静谧的时光,似乎在呼唤读者对内心世界的反思与探索。这首诗在形式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充分展现了洪咨夔深邃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对佛事的崇敬与内心的探索,表达了对生命与信仰的思考。
“谁把银河彻底倾”中的“倾”指什么?
诗中的“红栀子”象征什么?
“鸣鞘”一词在诗中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