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5:02
客路谁相识,灯寒暮景收。一年今夜尽,千里异乡愁。骨肉知何在,渔樵欲共游。岁华明日度,飘泊逐孤舟。
在这条客路上,谁能和我相识呢?灯光微弱,傍晚的景色逐渐沉寂。一年就要在今夜结束,千里之外的异乡让我感到无比的愁苦。亲人们不知道在哪里,渔夫和樵夫也想要一起游玩。明天岁月又将流逝,我却在孤舟上漂泊。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千里异乡愁”常见于古诗词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游子的孤独与思念。
作者介绍:郭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游子心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除夕之际,正值辞旧迎新之时,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愈加显得深刻。
《途中除夕》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诗人身处异乡,正值除夕,心中满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开头两句“客路谁相识,灯寒暮景收”,描绘了旅途的孤独与寂寞,暗示着身边没有知音,周围的环境也愈加冷清。接着,诗人通过“千里异乡愁”表达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揭示了除夕夜本应团圆的情景与自己孤独的对比。后面几句“骨肉知何在,渔樵欲共游”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亲人的思念,渔樵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归属和团聚的渴望。最后,诗人以“飘泊逐孤舟”收尾,展现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状态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游子在除夕夜的孤独与思念,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团圆的渴望,反映了游子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它通过月光的映照来表达孤独与思念,而《途中除夕》则通过除夕夜的场景,展现游子在异乡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渴望。这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