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早发分宜县

《早发分宜县》

时间: 2025-05-06 17:57:24

诗句

夜半荒鸡鸣远村,板桥斜出县西门。

征人衣上霜如雪,犹未曾承国士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7:24

原文展示:

夜半荒鸡鸣远村,板桥斜出县西门。
征人衣上霜如雪,犹未曾承国士恩。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远处村庄里传来荒鸡的鸣叫,
一座斜斜的板桥通向县城的西门。
征战的士兵身上的霜冻得像雪一样,
他仍未曾得到国家的恩惠。

注释:

  • 夜半:夜深时分,指时间很晚。
  • 荒鸡:指在乡村中叫的鸡,"荒"表示偏远、冷清的地方。
  • 板桥:一种简易的桥,通常用木板搭建。
  • 征人:指征召上战场的士兵。
  • 衣上霜如雪:形容士兵的衣服上结了一层霜,像雪一样白,暗示天气寒冷。
  • 承国士恩:得到了国家的恩惠,指士兵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待遇。

典故解析:

“国士”指的是有才能的人才,国家的栋梁。诗中提到的“国士恩”可以理解为国家对士兵的关怀和奖赏,反映出士兵对国家的忠诚与期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郭奎,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边疆生活,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征兵时期,诗人可能亲历战事,因此表达了士兵的艰辛和对国家恩惠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士兵在征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夜半荒鸡鸣远村”便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远处的鸡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突显了士兵身处的偏远与孤立。接着提到的“板桥斜出县西门”,将视线引向士兵的行进方向,暗示他在奔赴前线的路上。最后两句则通过“霜如雪”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士兵的艰苦与寒冷,同时流露出他对国家的期待与失落,感慨未能获得应有的回报。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伤,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反映了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半荒鸡鸣远村”:深夜,远村传来鸡鸣声,暗示乡村的宁静与士兵的孤独。
    • “板桥斜出县西门”:士兵走过一座斜斜的板桥,象征着他向战斗前线的出发。
    • “征人衣上霜如雪”:士兵的衣服上结满了霜,象征着他在严酷环境中的艰难。
    • “犹未曾承国士恩”:士兵在为国征战,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怀与回报,表现了对国家的不满和失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霜如雪”将霜与雪作比较,增强了寒冷的感觉。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士兵在国家征召下的孤独与寒冷,以及对国家恩惠的期待和失落,传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鸡鸣: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士兵的思乡情。
  • :象征士兵在征途中的艰辛与困苦。
  • 板桥:象征着通往未知的征途,暗示士兵的危险与挑战。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郭奎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征人”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
      • B. 士兵
      • C. 农民
    3. “霜如雪”中的“霜”用来形容什么?
      • A. 漫天飞雪
      • B. 寒冷的天气
      • C. 士兵的衣服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 诗词对比: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关注战争对人的影响,表现了士兵的艰辛和对国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生北行 赠客 寄都主事穆 开先寺 相和歌 杨白花 春曲(二首) 春曲(二首) 子夜四时歌(二首) 送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坐卧针毡 顾影惭形 提手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柱石之寄 火冒三丈 至意 阴霏 梨花板 形影相追 黄字旁的字 宿栖 包含堕的成语 巛字旁的字 低声下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