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1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15:02
晨起信笔
姜特立 〔宋代〕
姜子胸中有至乐,青山白云也不恶。
不求作佛不求仙,却笑时人用心错。
乐天兜率堕渺茫,徐福神山更辽邈。
丈夫天地要同流,俯仰随化吾何求。
太虚为体隘九州,不须更述逍遥游。
这首诗表达了姜特立对人生乐趣的追求以及对世人执着的嘲讽。他心中有无尽的快乐,连青山白云也不觉得厌恶。他不追求成佛或成仙,却嘲笑世人对名利的执念。乐天派的思想让他感到渺小而广阔,而徐福的神山则在他心中更显得遥远。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与天地自然齐流,随顺变化而不求得失。宇宙的广阔与神秘无须再去描述那种逍遥自在的游乐。
姜特立(约1080年-约1130年),字友直,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见长。他倡导乐天随和的生活态度,常常以自然作为寄托。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名利的追逐日益明显之时。姜特立以乐观的态度回应世俗的纷争,表达了对自然、内心快乐的渴望。
姜特立的《晨起信笔》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开篇便以“姜子胸中有至乐”引入,传达了他内心的快乐感受,这种快乐与外在环境无关,反而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下来的“青山白云也不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不求作佛不求仙,却笑时人用心错”,这两句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现象的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价值的重新思考。姜特立认为,追求名利是误入歧途,真正的快乐在于顺应自然,享受生活。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青山、白云、徐福神山等元素,构建出一个广阔而自由的世界。最后两句“太虚为体隘九州,不须更述逍遥游”则是对宇宙的思考,强调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理念,表现出诗人对逍遥自在的向往。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快乐与自然的和谐,反对世俗对名利的追逐。诗人提倡一种随和自然的生活态度,倡导心灵的自由与逍遥。
姜特立的乐趣来源于哪里?
A. 名利
B. 自然与内心
C. 成佛成仙
诗中提到的“徐福”象征着什么?
A. 追求长生不老
B. 追求名利
C. 追求安逸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B;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