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6:16
原文展示:
姚家有牙将,腰佩双青萍。
追行长乐驿,夜杀程务盈。
作表雪主罪,仗脸随自刑。
我歌古义烈,岂愧宫门刭?
白话文翻译:
姚家有个牙将,腰间佩戴着双青色的萍草。
他追赶长乐驿,夜里杀掉了程务盈。
写下表文为雪冤屈,仗着脸面随意自刑。
我歌唱古代的义烈,难道会因宫门的诛杀而感到愧疚?
注释:
- 姚家:指的是姚家的一个将领。
- 牙将: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武职,负责卫戍和侦察。
- 双青萍:青色的水草,这里用来形容佩饰。
- 长乐驿:长乐驿是古代的一处驿站。
- 程务盈:历史人物,可能是作诗时的一个事件或象征。
- 作表:写表文,表示对某事的告状或申诉。
- 雪主罪:为清除主人的冤屈。
- 仗脸:依仗自己的脸面或名声。
- 自刑:自罚,可能指的是对自己的惩罚。
- 古义烈:古代的义士和烈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诗人,字子华,号阮亭,浙江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质朴著称,并善于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元代,正值元朝政治动荡、社会动荡之时。诗中涉及的事件和人物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与人们对正义的渴望。
诗歌鉴赏:
《姚家有牙将》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其内容涉及忠勇、正义与冤屈。诗中通过对“姚家牙将”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忠臣义士的钦佩。开头两句便通过形象的细节描绘出主人公的身份与气质,双青萍的佩饰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清白与正义。
接下来的情节转折,将视线引向“夜杀程务盈”,此句透露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一个正义的斗争。作表为雪主罪,展现了对冤屈的控诉,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个人良知的自省。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古义烈”,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崇拜和对当下困境的深思,表现出他心中对正义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述,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悲壮的美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姚家有牙将:开篇明确了主题,介绍了姚家的一位牙将,暗示他的重要性。
- 腰佩双青萍:细致描绘了牙将的外貌,青萍象征着清白与忠诚。
- 追行长乐驿:暗示他在追逐某个目标,长乐驿作为背景,增添了历史感。
- 夜杀程务盈:突显出事情的紧迫与冲突,程务盈的被杀可能是冤屈的象征。
- 作表雪主罪:表现了对冤屈的控诉,写表文为清白。
- 仗脸随自刑:表明他自责与反思,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省。
- 我歌古义烈:表达对古代忠义之士的敬仰。
- 岂愧宫门刭:结尾反问,强调了诗人的无畏与坚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腰佩双青萍”与“夜杀程务盈”,表现出整齐的音韵美。
- 象征:青萍象征着忠诚与清白。
- 反问:结尾的反问句强调了诗人的坚定信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忠臣义士的赞美与对社会冤屈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古代英雄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牙将:象征忠诚与勇敢。
- 青萍:象征清白与正义。
- 长乐驿:象征历史与交通,连接着不同的命运。
- 表文:象征着控诉与追求正义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姚家”是指谁?
- A. 一位将领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文人
- D. 无关人物
-
“双青萍”象征什么?
-
诗中提到的“长乐驿”是指什么?
- A. 一处景点
- B. 一处驿站
- C. 一座宫殿
- D. 一条河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的《姚家有牙将》与李白的《侠客行》,两者都表现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但杨维桢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悲剧与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侠义精神的洒脱与自由。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元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