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4:10
赠龙泉洞尘上人
作者: 李涉 〔唐代〕
八十山僧眼未昏,
独寻流水到穷源。
自言共得龙神语,
拟作茅庵住洞门。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位八十岁的山中僧人眼睛依旧清明,他独自寻找着流淌的水流,直到源头。他自言自语,仿佛与龙神沟通,打算在山中茅草庵里住下,守住洞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隐逸生活。他的诗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士人隐逸精神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述山僧的生活,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八十岁山僧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用“八十山僧”开篇,立即引发读者的关注,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中的“眼未昏”,不仅说明了老人的身体状态,更隐喻了他心灵的清澈和对世俗的漠然。接下来“独寻流水到穷源”,展现了山僧追求真理与智慧的决心。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不断追寻,穷源则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探求。
“自言共得龙神语”则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度沟通和对灵性世界的向往。龙神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力量与智慧,诗人通过与龙神的交流,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理解。“拟作茅庵住洞门”则表达了山僧希望在自然中隐居的愿望,茅庵作为简陋的居所,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不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是对精神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于自我修养和内心宁静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内心对宁静与智慧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美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八十山僧”指的是哪个年龄的僧人?
A. 60岁
B. 70岁
C. 80岁
D. 90岁
诗人想要与哪个神灵交流?
A. 火神
B. 龙神
C. 风神
D. 地神
在诗中,山僧寻找的是哪里?
A. 溪水
B. 瀑布
C. 源头
D. 河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