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颜觉赴举

《送颜觉赴举》

时间: 2025-05-07 16:32:32

诗句

颜子将才应四科,料量时辈更谁过。

居然一片荆山玉,可怕无人是卞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2:32

原文展示

送颜觉赴举
李涉 〔唐代〕

颜子将才应四科,
料量时辈更谁过。
居然一片荆山玉,
可怕无人是卞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颜觉将要参加科举考试,他的才华与能力在同辈中无人能及。就像一块美玉,令人惊叹,然而却没有人能够像卞和那样识别出他的价值。

注释

  • 颜子:指颜觉,唐代的一位举子。
  • 四科:指科举的四个科目。
  • 料量:估计、判断。
  • 荆山玉:荆山是美玉的产地,象征珍贵的才华。
  • 卞和:古代著名的鉴玉者,象征对人才的识别和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人喜爱。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与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表达了对年轻有为的举子颜觉的赞赏,同时反映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识别人才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含蓄,通过对颜觉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才华的渴望与对识别人才的惋惜。首句“颜子将才应四科”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表明颜觉即将参加科举考试,预示着他的前程。接下来的“料量时辈更谁过”,则体现了诗人对颜觉能力的估计,认为在当代同辈中,几乎无人能够与他匹敌。

诗中“居然一片荆山玉”将颜觉的才华比作美玉,生动形象地突显出他的珍贵与独特。而最后一句“可怕无人是卞和”则引出卞和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与惋惜,这一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优秀人才的赞美与对识才者稀缺的感叹,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颜子将才应四科:颜觉即将参加四科的考试,表明他的志向与追求。
  2. 料量时辈更谁过:在当代同辈中,他的才华无人能够超越。
  3. 居然一片荆山玉:比喻颜觉的才华如同珍贵的玉石,形容其独特与珍稀。
  4. 可怕无人是卞和:用卞和的故事来表达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意味着即使有才华,也可能因为没有人识别而被忽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颜觉的才华比作“荆山玉”,形象而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卞和的故事,增加了诗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识别人才的感慨,强调了在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人才往往被埋没的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山玉:象征珍贵的才华,体现出诗人对人才的珍视。
  • 卞和:代表识才者,象征着对人才的渴求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颜子”指的是哪位唐代人物?

    • A) 李白
    • B) 颜觉
    • C) 杜甫
  2. 填空题:诗中“可怕无人是__”所提到的人物是__

  3. 判断题: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人才的赞美与对识别人才的感慨。(对/错)

答案
  1. B) 颜觉
  2. 卞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送颜觉赴举》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关注人才的识别与珍惜,后者则表达了壮志未酬的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共同体现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词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云 春日归宁途中即景 附家书后 月夜 瑞岩寺灵芝阁 小重山 铜峰叠翠 陈西崦挽词二首 其二 陈西崦挽词二首 其一 归至三衢怀芸庄兄留京 浙江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处士横议 氏字旁的字 民雠 切响 龍字旁的字 蹑屧 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鄙易 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祁寒暑雨 屏风九叠 九曲十八弯 口字旁的字 蛋塔 包含听的成语 亅字旁的字 鸾飞凤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