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4:02
再谪夷陵题长乐寺
当时谪宦向夷陵,
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
羞见长燃一盏灯。
在当时被贬谪到夷陵的我,
希望能够悠闲自在地做个僧人。
没想到渐渐地,因缘却变得繁重,
羞于见到长长地燃烧着的一盏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谪宦”反映了唐代官员被贬的现象,许多文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谪,李涉即为其一。长乐寺为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寺庙是修行和清净的象征。
作者介绍:
李涉(约772年-约841年),唐代诗人,字承范,号东山,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人生和感情,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再谪夷陵题长乐寺》是李涉在被贬谪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中描绘了他希望在寺庙中找到一份宁静,却又因世事繁杂而感到羞愧的心情。
此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诗人被贬谪到夷陵,原本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一份宁静和安闲,甚至考虑做一名僧人以逃避世俗的纷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所处的境遇并没有如他所愿那样轻松,甚至因为繁重的因缘而感到羞愧,难以面对长乐寺中那盏长明的灯。这里的“灯”不仅是物理的照明,更象征着希望与追求。诗人的内心矛盾在于,想要逃避世俗却又无法真正摆脱,反映出深刻的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体现出个体在世俗生活中的挣扎与困惑,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被贬谪的地方是哪里?
诗中提到的“长燃一盏灯”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涉的《再谪夷陵题长乐寺》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矛盾。在王维的诗中,山水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追求相结合,而李涉则更侧重于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失落。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