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再谪夷陵题长乐寺

《再谪夷陵题长乐寺》

时间: 2025-05-05 09:34:02

诗句

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4:02

原文展示:

再谪夷陵题长乐寺
当时谪宦向夷陵,
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
羞见长燃一盏灯。

白话文翻译:

在当时被贬谪到夷陵的我,
希望能够悠闲自在地做个僧人。
没想到渐渐地,因缘却变得繁重,
羞于见到长长地燃烧着的一盏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谪宦:被贬的官员。
  • 夷陵:地名,今湖北省宜昌市。
  • 身闲:指身心自在、清闲。
  • 因缘:指缘分、缘由。
  • 羞见:感到羞愧,不愿见到。
  • 长燃:长时间燃烧的意思,这里指灯火。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谪宦”反映了唐代官员被贬的现象,许多文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谪,李涉即为其一。长乐寺为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寺庙是修行和清净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约772年-约841年),唐代诗人,字承范,号东山,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人生和感情,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再谪夷陵题长乐寺》是李涉在被贬谪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中描绘了他希望在寺庙中找到一份宁静,却又因世事繁杂而感到羞愧的心情。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诗人被贬谪到夷陵,原本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一份宁静和安闲,甚至考虑做一名僧人以逃避世俗的纷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所处的境遇并没有如他所愿那样轻松,甚至因为繁重的因缘而感到羞愧,难以面对长乐寺中那盏长明的灯。这里的“灯”不仅是物理的照明,更象征着希望与追求。诗人的内心矛盾在于,想要逃避世俗却又无法真正摆脱,反映出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时谪宦向夷陵,” - 诗人处于被贬的状态,带有沉重的情绪。
  2. “愿得身闲便作僧。” - 表达了他对清闲生活的渴望,想要成为一名僧人,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3. “谁知渐渐因缘重,” - 逐渐意识到生活的复杂,无法轻松,如愿以偿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4. “羞见长燃一盏灯。” - 这盏灯象征着希望和理想,诗人感到羞愧,无法面对自己的追求和现实的差距。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象征:灯火象征着希望和追求,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体现出个体在世俗生活中的挣扎与困惑,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陵:象征着被贬的苦楚与孤独。
  • 长乐寺:代表一种理想的宁静与精神追求。
  • :象征着希望、理想和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被贬谪的地方是哪里?

    • A. 长安
    • B. 夷陵
    • C. 杭州
    • D. 洛阳
  2. 诗中提到的“长燃一盏灯”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黑暗
    • B. 希望和理想
    • C. 物质的追求
    • D. 社会的纷扰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涉的《再谪夷陵题长乐寺》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矛盾。在王维的诗中,山水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追求相结合,而李涉则更侧重于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失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涉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女凝碧 国山烟寺 赠魏惟度 续游和壁间韵 登石伞峰 再逢英公有感 送田表圣出知陈州 青羊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绿衣黄里 矫若惊龙 遏密八音 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狡虫 狰狞面目 犹有童心 爪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功若丘山 下逐客令 点屏成蝇 火字旁的字 陨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