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4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43:56
斑竹林边有古祠,
鸟啼花发尽堪悲。
当时惆怅同今日,
南北行人可得知。
在斑驳的竹林边有一座古老的庙宇,鸟儿在啼叫,花儿已经凋谢,令人倍感悲伤。往日的惆怅与今天的心绪是一样的,南北的行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情怀。
“湘妃庙”是纪念湘妃的庙宇,湘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通常与哀愁和思乡之情有关。诗中提到的庙宇背景与湘妃的悲剧故事相关,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缅怀与惆怅。
李涉,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情,语言清丽,情感真挚。他的诗风常常蕴含着细腻的感受和深邃的思考。
“湘妃庙”作于李涉游览湘妃庙时,庙宇的悠久历史和周围环境勾起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尤其是与离别、哀愁相关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以斑竹林和古祠为背景,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首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氛围,斑竹的斑驳与古祠的历史感相结合,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第二句中的“鸟啼花发尽”更是加深了这种悲伤的情感,鸟儿的啼叫与花朵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第三句“当时惆怅同今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认同,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内心的惆怅始终如一,这种情感的延续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南北行人可得知”,则进一步拓宽了情感的共鸣,表明这种离愁别绪是普遍存在的,南北的行人都能理解、感受到这种情感。
整首诗在简约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展现了唐诗特有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斑竹林边有古祠:描绘了一个古老而宁静的环境,竹林的斑驳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鸟啼花发尽堪悲:鸟儿的叫声与花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当时惆怅同今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过去的惆怅与现在的感受相似。
南北行人可得知:将个人的情感普遍化,表达了这种感伤是普遍存在的。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生中的惆怅与孤独。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探讨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李涉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斑竹林边有古祠”中“古祠”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南北行人”意味着:
答案:
《登鹳雀楼》与《湘妃庙》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但前者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象与人生理想的追求,而后者则聚焦于个人的内心情感与离愁别绪。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