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1:49
作者: 高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古庙依乔木,开门对浅沙。
短篱红槿树,深径碧苔花。
屋破香烟湿,庭空日脚斜。
山寒无赛鼓,鸣噪集神鸦。
这座古庙依偎在高大的树木旁,门口正对着浅浅的沙滩。短短的篱笆旁是红色的槿花,深深的小径上长满了碧绿的苔藓和花朵。庙宇的屋顶破旧,香火的烟雾湿润了空气,庭院里空荡荡的,夕阳的余晖斜洒下来。山中寒冷,没有祭祀的鼓声,只有神鸦在鸣叫、聚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古庙常常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代人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
作者介绍:
高翥,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常描绘自然景观,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可能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庙的宁静与荒凉,从而产生了诗歌的灵感。
《古庙》通过对古庙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既宁静又略显荒凉的场景。诗的开头以“古庙依乔木”引入,给人一种古老且稳重的感觉,庙宇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令人感到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接下来,诗人通过“开门对浅沙”描绘了庙宇的地理位置,浅沙的细腻与庙宇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短篱旁的红槿树与深径上的碧苔花,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繁茂,尽管古庙已显得有些破败,但周围的自然依旧生机盎然。屋破而“香烟湿”,这一细节暗示着虽然庙宇破旧,却依旧有人在祭拜,香火未绝,体现了传统信仰的延续。
最后两句“山寒无赛鼓,鸣噪集神鸦”则带来了强烈的情绪对比,静谧的山中缺乏热闹的祭祀气氛,只有乌鸦的鸣叫回荡,给人一种阴郁、孤寂的感觉,仿佛在暗示着庙宇的冷清与人心的萧条。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与对传统文化的追思,既有对古庙的怀旧,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信仰的思考,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庙是依靠在什么上面?
A. 小桥
B. 乔木
C. 山崖
D. 河边
诗中提到的“短篱”旁边有什么树?
A. 松树
B. 红槿树
C. 柳树
D. 桃树
“山寒无赛鼓”中的“赛鼓”指的是什么?
A. 祭祀时的鼓声
B. 赛马时的鼓声
C. 战斗时的鼓声
D. 节庆时的鼓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