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5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53:53
山路荒凉出小亭,
土墙斑驳带枯藤。
欹斜古殿三尊佛,
黯澹寒篝一点镫。
碣石半磨天宝字,
禅房空老政和僧。
头陀礼拜迎人说,
门外浮屠欠两层。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荒凉的山路通向一个小亭,亭外的土墙斑驳,缠绕着干枯的藤蔓。古老的殿宇有三尊佛像倾斜着,昏暗的寒光中只有一盏微弱的灯火。碣石上半磨损的天宝字迹隐隐可见,禅房里空荡荡的老僧人正在静坐。一个头陀在这里礼拜迎接前来的客人,门外的浮屠寺塔显得缺少了一层。
高翥,字太和,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怀与哲思。
这首诗创作于高翥对古寺的游历中,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古寺景象,展现了岁月的流逝与沧桑,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
《古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寂与沉思的氛围。诗人在描绘古寺景色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荒凉”、“斑驳”、“寒篝”等词汇,展现出古寺的破败与冷清。诗中的“三尊佛”不仅是对宗教的描绘,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信仰的坚持。
从形式上看,诗的结构紧凑,四联八句,音韵协调,给人以流畅的阅读体验。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对信仰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头陀礼拜迎人说”,让人感受到一种交流与传承的意味,仿佛在诉说着古寺的故事与智慧。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古寺的风景画,更是一种哲理的探讨,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历史与现实时的沉思与感悟。古寺的环境与宁静的氛围使得诗人与佛教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古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信仰的思考,营造出一种孤独、沉静、哲理的氛围。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头陀”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浮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