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43
游茅山五首 其五
储光羲 〔唐代〕
名岳徵仙事,清都访道书。
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
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
远心尚云宿,浪迹出林居。
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
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名山茅山的仙境,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诗人追寻仙人之事,清晨在山中寻找道理。走进山门,满目苍翠的松柏,通往天际的道路仿佛通向虚无。南极星辰下的朝霞映照,西潭水边传来夜渔的声音。心灵远离尘世,像云一样漂浮,游荡在森林之间。为了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忘却了形体,回归到最初的状态。这次旅途真是美好,若不快乐又何妨?
储光羲,唐代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常常流露出对自然与道理的深刻理解。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游历茅山,受到自然景观和道教思想的启发,表达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真实存在的思考。
《游茅山五首 其五》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茅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道教思想的向往。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从"名岳"到"松柏",从"朝采"到"夜渔",每一处描写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诗中提到的“山门入松柏”,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气氛。而“天路涵空虚”则暗示了通往仙境的道路,让人联想到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在情感层面,诗人强调了“为己存实际”,这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体现了道教强调的内心宁静与自我实现的思想。最后一句“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更是流露出诗人对这次旅程的满意与欢愉,体现出对自然和道教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寻内心的真实与宁静,体现出道教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对茅山的游历,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南极”指的是什么?
A. 北极星
B. 南极星
C. 太阳
D. 月亮
诗人对茅山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崇敬向往
C. 恶心
D. 无所谓
“为己存实际”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保持真实自我
B. 追求金钱
C. 远离尘世
D. 忘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