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1:05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唐代)柳宗元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
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苞枿树的根深深地盘旋在黑色的土壤中,
它的枝叶遮蔽了荆棘,安稳地承载着南极的重量。
我自称是旧梁氏的后代,历经艰难,努力安抚。
江汉的阻隔,让都城显得更加稳固。
圣人作治,神武之士出征,
有臣子英勇智谋,奋力不依赖人多。
投身于死地,谋划延续。
将敌人化为家人,思虑则得其中。
浩瀚的海洋彼岸,未曾威胁却相互归附。
将敌王缚住,立下赫赫功劳。
辽阔的疆域,宣扬唐代的风采。
四方的蛮夷,纷纷归附。
凯旋而归,奏响金乐,形象光辉。
震慑万国,无人不敬畏。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以载道”,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创作背景:
《苞枿》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正值中唐时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严重。他借助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苞枿》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思考的诗。诗中以苞枿树的根扎根黑土的形象,象征着深厚的传统和坚韧的精神。通过对江汉阻隔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深切关注。接着,诗人赞美了贤明的领导和英勇的臣子,认为真正的治国理政在于智勇双全的团队,强调了团结和谋略的重要性。
“化敌为家”的理念尤为引人深思,它不仅体现了宽容的治国方针,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和谐共处的期望。整首诗在描绘唐代的辉煌与包容精神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担忧。通过历史的镜头,柳宗元展现了理想社会的轮廓,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展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对贤明治国理念的推崇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呼唤社会团结与包容,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苞枿”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化敌为家”体现了什么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苞枿》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柳宗元更强调团结与包容的治国理念,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个人对国家动荡的无奈与悲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