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巽公院五咏 苦竹桥

《巽公院五咏 苦竹桥》

时间: 2025-04-30 23:32:51

诗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𠹗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2:51

原文展示:

《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白话文翻译:

这座危险的桥连接着幽静的小路,蜿蜒穿过稀疏的树林。
竹子的笋子分开了苦竹的节,轻盈的竹子却怀有空灵的心。
俯视着涓涓的水流,仰耳倾听萧萧的吟唱。
在桥下,烟雾与阳光交错,山中的鸟儿发出嘲讽的鸣叫。
虽然这里并无通往要津的实用之处,但栖息在此却有着充足的阴凉。


注释:

  • 危桥:指危险的桥,形容其不稳。
  • 幽径:形容小路幽静、偏僻。
  • 缭绕:曲折延伸。
  • :竹笋的外皮。
  • 轻筠:形容竹子轻盈细腻。
  • 虚心:指竹子的空心,象征谦逊。
  • 涓涓流:形容水流细小而清澈。
  • 萧萧吟:形容风声或鸟鸣声。
  • 差池:指桥下的空隙。
  • 烟日:烟雾与阳光交融的景象。
  • 嘲鸣:讽刺地鸣叫。
  • 要津:重要的渡口或通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主要以散文和诗歌闻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提倡自然与理性,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纷扰的淡泊。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苦竹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图景。诗的开头“危桥属幽径”,便引出了一种险峻与幽静并存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缭绕穿疏林”则加强了孤独与隐逸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条曲折的小路上,周围是稀疏的树林,显得既神秘又安静。

诗中“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更是将视角与听觉巧妙结合,描绘了桥边流水的细腻和远处鸟鸣的清晰,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与欣赏。最后两句“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则传达出一种对世俗功利的超脱和对自然阴凉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淡泊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柳宗元内心世界的真切流露,反映了他在贬谪生活中对于自我价值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危桥属幽径:描写了一座摇摇欲坠的桥与幽静的小路相连,暗示不安定与孤独。
  2. 缭绕穿疏林:桥蜿蜒穿过稀疏的树林,营造出一派幽秘的气氛。
  3. 迸箨分苦节:竹子生长的状态,表现出竹子的坚韧与特质。
  4. 轻筠抱虚心:强调竹子的轻盈与内心的空灵,象征谦虚。
  5. 俯瞰涓涓流:俯视着缓缓流淌的水,展现出自然的细腻。
  6. 仰聆萧萧吟:向上倾听风声或鸟鸣,表现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
  7. 差池下烟日:桥下的空隙中,阳光与烟雾交织,形成美丽的景象。
  8. 嘲鸣山禽:鸟儿的鸣叫带有讽刺意味,似乎在嘲讽世俗。
  9. 谅无要津用:即使这里没有实用的通道,表达出对世俗的超然。
  10. 栖息有馀阴:但在这里栖息却能享受到自然的阴凉,显示出内心的满足。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轻筠抱虚心”),对比(如险与静),和象征(如竹子象征的谦逊与坚韧),这些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展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危桥:象征不安定的生活和内心。
  2. 幽径:体现孤独与隐逸。
  3. 苦竹:象征坚韧与谦逊。
  4. 涓涓流:代表生命的细腻与流动。
  5. 萧萧吟:自然声音的象征,表现出诗人的敏感。
  6. 烟日:象征生命的短暂与变化。
  7. 山禽:代表自然界的生灵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危桥属幽径”的意思是: A. 桥很稳固
    B. 桥连接着一条幽静的小路
    C. 桥很宽
    D. 桥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2. “俯瞰涓涓流”中“涓涓”指的是:
    A. 流速很快
    B. 流动的水声
    C. 细小而缓慢的水流
    D. 水流的颜色

  3.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非常关注
    B. 超然淡泊
    C. 感到愤怒
    D. 追求功名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使至塞上》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在比较柳宗元的《苦竹桥》与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可以发现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柳宗元的诗更偏重于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而王维则注重于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思考,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 和元舆游春次用其韵 依韵和师厚别後寄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 宋次道家摘宝相花归清平里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二峻极寺 颖公遗碧霄峰茗 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咏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工字旁的字 雪莲 朝锺暮鼓 洗心革志 导从 欠字旁的字 阿结尾的成语 糹字旁的字 腹心股肱 瑶月 蹈据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自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水滴石穿 喜地欢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