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6:28
晚行舍後
作者: 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
杖藜行饭当登临。
稷山并海出遥碧,
禹穴生云成暮阴。
残岁自兴游子感,
少年谁解老人心?
归来灯火参差夜,
倦倚胡床续短吟。
在东边的小路上,略显崎岖而深邃,我拄着拐杖,准备登高望远。稷山与大海遥相辉映,显得一片碧绿;而禹的故穴上,云彩在傍晚时分汇聚成阴影。岁月已近尾声,让我这个游子感慨万千,年轻人又怎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呢?归来时,灯火参差,夜色朦胧,我倦倚在胡床上,继续吟唱那短短的诗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陆游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变,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晚行舍后》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乱、个人遭遇困顿之时。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年轻人不解老年心思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晚行”开篇,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幽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感伤。东边的小径虽然崎岖,却引发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中“杖藜行饭当登临”,不仅是对外界景色的描述,更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与坚持。
接下来,诗人描绘的“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这一对比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尤其是“残岁自兴游子感”,不仅是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感慨,更是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深思。
最后两句“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描绘了诗人归来后的状态,既有对夜色的沉静感受,又有对生活的无奈与倦怠。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岁月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表达。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尤其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年轻人理解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诗中“少年谁解老人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