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凤山竹枝词 其三

《凤山竹枝词 其三》

时间: 2025-04-29 20:55:34

诗句

乡人有子娶新娘,待到三朝始拜堂。

若问何仪为执贽,荷包个个绣鸳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55:34

凤山竹枝词 其三

作者: 卢德嘉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乡人有子娶新娘,
待到三朝始拜堂。
若问何仪为执贽,
荷包个个绣鸳鸯。


白话文翻译:

乡里的人有个儿子要娶新娘,
等到三天之后才开始拜堂。
如果你问是什么仪式要带贽礼,
每个荷包上都绣着鸳鸯。


注释:

  1. 乡人:乡村的人;
  2. 三朝:传统婚礼中指的是婚礼后的第三天,通常是正式拜堂的日子;
  3. 拜堂:即举行婚礼,拜天地;
  4. 执贽:携带贽礼,表示对新娘的尊重和祝福;
  5. 荷包:一种小包,通常用来装钱或小物件;
  6. 鸳鸯:象征爱情和美满的夫妻,常用来表示夫妻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德嘉,清代诗人,擅长写作竹枝词,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农村婚俗的风俗习惯,既表达了对新婚生活的祝福,又展现了乡村的朴素情感。


诗歌鉴赏:

《凤山竹枝词 其三》是一首描写农村婚礼习俗的诗,生动地展现了乡村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喜庆的氛围。诗开头以“乡人有子娶新娘”引入,直接把读者带入一个传统乡村的婚礼场景。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描绘了新婚的欢愉与期待,表达了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三朝”作为传统婚礼的一个重要环节,象征着新婚生活的开始,诗人通过对这一仪式的描述,显示了婚礼的庄重与热闹。紧接着,诗人提及“执贽”,强调了婚礼中的礼仪与尊重,暗示新郎对新娘及其家庭的重视。

最后,诗中的“荷包个个绣鸳鸯”不仅描绘了贽礼的外观,更是深刻的象征了新人的爱情,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寓意着夫妻之间的和谐美满。这一形象的使用,使得整首诗在描绘婚礼的同时,传达了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馨,展现了人们对婚姻的憧憬与祝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乡人有子娶新娘”:乡村里的人家有个儿子要结婚,直接引入主题。
  2. “待到三朝始拜堂”:强调婚礼的传统程序,三天后才进行正式的拜堂仪式。
  3. “若问何仪为执贽”:问到婚礼中所需的贽礼。
  4. “荷包个个绣鸳鸯”:每个荷包上都绣着鸳鸯,象征着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使得韵律感增强。
  • 象征:通过“荷包”和“鸳鸯”传递了爱情与婚姻的美好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婚礼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人们对新婚的祝福与期待,抒发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乡人:象征着朴实的乡村生活;
  2. 三朝:代表着婚姻的开始和传统文化;
  3. 荷包:象征着贽礼的珍贵与心意;
  4. 鸳鸯:爱情的象征,寓意夫妻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朝”指的是婚礼的第几天?

    • A. 第一天
    • B. 第二天
    • C. 第三天
    • D. 第四天
  2. “荷包个个绣鸳鸯”中“鸳鸯”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 D. 乡情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其一》:同样是卢德嘉的作品,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喜庆场景。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热情和对幸福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
  • 《中国传统婚俗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重读《苏东坡传》有作 鹧鸪天乙酉嘉平感怀次长河韵 鹧鸪天 其三十九 鹧鸪天 腰疾作,眼镜失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鹧鸪天 鹧鸪天(和持国) 鹧鸪天·太华峰头十丈莲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水万山 急功好利 背曲腰弯 称功颂德 林永升 苦会 川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万物更新 包含滔的词语有哪些 诬杀 竦戎 丈夫有泪不轻弹 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访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