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54
樊仲恂母太硕人李氏挽诗
作者:魏了翁
梁君遁世偕妻孟,
崔母祈天为妇唐。
身是六朝人物旧,
眼看三世子孙昌。
人知翕翕味方隽,
谁识耽耽意最长。
犹恨年龄不满百,
仅成三万五千场。
这首挽诗是为樊仲恂的母亲李氏作的,开头提到梁君和妻子孟氏隐居生活,崔母向天祈求能为丈夫选妾唐氏。李氏身为六朝时期的人物,眼前见证了三代子孙的繁荣。人们只知道她的儿子们成就非凡,却无人能体会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她心中还有许多未尽的情感与思绪,遗憾的是,她活到的年岁未满百岁,只经历了三万五千场的生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梦阮,号酌泉,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通常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氏去世后为其写的挽诗,表达了对李氏的哀悼以及对其一生的回顾。诗中提到的历史背景和家庭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重视。
这首挽诗在情感上深邃而细腻,通过对李氏一生的回顾,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的贡献。魏了翁通过引入历史典故和人物来增强诗的厚重感,显现出李氏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者。诗歌的开头两句以隐士的生活引入,设置了一个安静的背景,随后转向具体的李氏,突出了她的历史地位与对后代的影响。诗中“人知翕翕味方隽,谁识耽耽意最长”一句,表达了外人对成就的认可,却无法体会内心的情感,体现了人们常常忽略的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最后两句“犹恨年龄不满百,仅成三万五千场”更是引人深思,展示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对情感深度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母爱的颂扬和对家庭传统的珍视,展现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伟大,反映了对生命、家庭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梁君”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李氏的年龄未满____岁。
判断题:诗中强调了外界对李氏子女的成就的认可。(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魏了翁的挽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在沉重的国事中展现个人的无奈和悲伤。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家庭及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