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1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19:46
阴字亭
作者: 熊禾 〔宋代〕
涌翠岂兰亭,唐峰非山阴,
一渠疏曲水,四野成茂林。
对此坐叹息,超然起遐心。
当年诸王集,幽情畅登临。
虚旷非远识,绝胜名利襟。
近代翁李游,至理穷高深。
云何夸毗子,清谈且駸駸。
抗志有近远,抚事无古今。
此日复何日,有酒始酌斟。
援琴不敢发,谁欤为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坐在阴字亭中,感慨万千。诗人对比古代兰亭的幽雅,指的是唐峰并不是山阴的名胜。诗中描写了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和四周茂密的树林,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发出感叹,心中升起了悠远的情思。回忆起往昔,许多王公贵族曾在此聚会,畅谈幽情,尽享登高的乐趣。诗人进一步思考,真正的心胸应超越名利的束缚,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尽管近代的游人如翁李等,也试图追求高深的道理,但与古人相比却显得有些浅薄。诗人最终感叹,今天的日子又是何时?酒杯一举,便开始斟酒。想要弹琴,却不知道谁才是自己的知音。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充满文人雅集的环境中,诗人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对现实有深刻的思考,旨在表达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求。
《阴字亭》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风光的诗。诗人以兰亭作为引子,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聚会的怀念和对当下名利的思考。诗中通过细致的自然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洗礼。尤其是在“对坐叹息”一联中,诗人不仅仅是在自然中放松心情,更多的是在沉思人生的意义。
“虚旷非远识,绝胜名利襟”一联,诗人强调真正的智慧和心胸应超越物质的束缚,而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追求显得尤为重要。诗中提到的“近代翁李游”,则是对比古今,表明现代人虽有游历之心,却常常缺乏古人那种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整首诗在抒情和思考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最后的“谁欤为知音”更是引发读者对知音的思考,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高尚情操,反思名利的浮华与渺小,以及对知音的渴望。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指谁的作品?
诗人对现代游人的看法是?
“谁欤为知音”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