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景申秋八首 其三

《景申秋八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08:09:32

诗句

嗢嗢檐霤凝,丁丁窗雨繁。

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

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9:32

原文展示:

嗢嗢檐霤凝,丁丁窗雨繁。
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
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

白话文翻译:

屋檐的水滴声细细入耳,窗外的雨声却是急促繁密。
枕头倾斜,竹席滑腻,窗帘随风飘动,灯光也随之摇晃。
想要唤醒梦中人却难以入睡,吟诵诗句的侍女也显得烦恼。
强忍睡意却始终无法入眠,闲躺在床上暗自消磨了灵魂。

注释:

字词注释:

  1. 嗢嗢:形容细微的声音。
  2. :水滴声,指雨水在屋檐上滴落的声音。
  3. 丁丁:形容雨声,像是敲击声。
  4. 筒簟:指竹席,因其光滑而易滑动。
  5. :指窗帘、帷幔。
  6. 唤魇儿:意指唤醒梦中的人或梦魇。
  7. 吟诗婢:指吟诵诗句的侍女。
  8. 强眠:强迫自己入睡。
  9. 闲卧:闲散地躺着。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的是诗人夜晚无法安睡的情境,反映出孤独和思绪纷杂的心理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诗风清新,内容多涉及社会生活、个人情感,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稹的晚年,可能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孤独感。唐代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而此诗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深沉的寂寞与无奈。

诗歌鉴赏:

《景申秋八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声音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失眠。开头的“嗢嗢檐霤凝,丁丁窗雨繁”一句,以声音的细腻和急促构成了夜晚的氛围,雨声和水滴声交织,仿佛是在诉说着诗人的烦忧。接下来的“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则通过对床上环境的描写,反映出诗人难以入睡的状态,竹席滑腻,灯光摇曳,无不透出这份无奈。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陪伴的渴望。即便是希望唤醒梦中的人,也难以实现,而侍女的吟诗似乎也无法缓解诗人的烦恼。最后一句“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即使强迫自己入睡,却始终无法沉沉入梦,反而在无形中消磨了灵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和情感的传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秋夜孤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嗢嗢檐霤凝:描绘了雨水在屋檐上滴落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丁丁窗雨繁:窗外雨声急促,给人一种紧迫感,与“嗢嗢”形成对比,反映出外部的喧嚣与内部的寂静。
  3. 枕倾筒簟滑:枕头滑动,竹席因潮湿而显得光滑,暗示着诗人辗转反侧的苦恼。
  4. 幔飐案灯翻:窗帘随着风飘动,桌上灯光也随之摇晃,营造出一种不安定的氛围。
  5. 唤魇儿难觉:意指想要唤醒梦中的人,却发现对方沉沉入梦,反映出孤独。
  6. 吟诗婢苦烦:诗人身边的侍女因为他的烦躁而显得苦恼,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绪。
  7. 强眠终不著:即使拼命想要入睡,最终仍旧无法如愿,表现了失眠的痛苦。
  8. 闲卧暗消魂:无所事事地躺着,内心的焦虑与无奈逐渐消磨了灵魂。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雨声和灯光赋予了生命,使得环境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如“嗢嗢”与“丁丁”,形成声音上的呼应。
  • 意象:如“檐霤”、“窗雨”、“筒簟”,通过具体的意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夜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檐霤:象征着秋天的雨水,带来静谧的氛围。
  2. 窗雨:外部环境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3. 竹席:营造出家庭的温馨,却因滑腻而引发失眠的困扰。
  4. :象征着隔绝与联系,诗人与外界的隔阂。
  5. :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却在此时变得摇曳不定,暗示内心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嗢嗢”形容的是哪种声音?
    A. 大雨声
    B. 细雨声
    C. 风声
    D. 雷声

  2. 诗人为什么难以入睡?
    A. 害怕噩梦
    B. 身体不适
    C. 心中烦恼
    D. 外面有噪音

  3. “唤魇儿难觉”中,诗人希望唤醒的是?
    A. 侍女
    B. 梦中的人
    C. 自己
    D. 家人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夜雨寄北》:同样描绘秋夜的情感与孤独。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思念和孤独。

诗词对比:

  • 在元稹的《景申秋八首 其三》中,重在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而白居易的《夜雨寄北》则更强调人物情感的流露与思念之情。两者都展现出秋夜的孤独,但角度与情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文学研究》

以上内容为《景申秋八首 其三》的详细解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查询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太虚幻境对联 自题一绝 中秋对月有怀 正册判词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红楼梦曲 警幻仙姑赋 寄生草·无我原非你 回前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出何经典 亠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对答如流 夸人 漠漠无闻 讨替身 传受 搞掂 非池中物 疑心生暗鬼 包含埴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夕字旁的字 诘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