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忆王孙

《忆王孙》

时间: 2025-04-28 13:32:49

诗句

尘寰财色苦相萦。

着爱浮华役此身。

好悟灵源一点真。

绝贪嗔。

便是逍遥到岸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32:49

忆王孙

原文展示:

尘寰财色苦相萦。
着爱浮华役此身。
好悟灵源一点真。
绝贪嗔。便是逍遥到岸人。

白话文翻译:

在世俗的纷扰中,财富和美色让我苦恼不已。
我沉迷于浮华的事物,劳累了我的身体。
但若能领悟到灵性的源头,真正的真理。
断绝贪念和嗔恨,便是逍遥自在的真正归宿。

注释:

  • 尘寰:指凡世、尘世,形容世俗的环境。
  • 财色:指财富和美色,常用以形容人们对物质和情欲的追求。
  • :缠绕、盘旋的意思。
  • 浮华:表面光鲜而没有实质的东西。
  • 灵源:指内心的真实本源或真理。
  • 贪嗔:贪欲和愤怒,是烦恼的根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典故,但其内容反映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对物质的超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类似的主题常见于道家和禅宗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处端,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感悟之中产生的,表达了对浮华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商贾逐利的现象普遍,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世俗名利的反思。

诗歌鉴赏:

《忆王孙》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思考与对内心灵性的追求。开头两句“尘寰财色苦相萦”,“尘寰”二字一出,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纷繁复杂的尘世。财富和美色常常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而诗人却感到无奈和苦痛。此时,诗人似乎意识到,这种追求让他失去了自我,成为了浮华的奴隶。

接下来的“好悟灵源一点真”则转向了内心的探索,提示读者内心的真实与灵性。诗人强调,唯有通过内心的领悟,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与解脱。最后一句“绝贪嗔,便是逍遥到岸人”,点明了诗的主题:只有断绝内心的贪念与嗔恨,才能达到一种超然的境地。这种思想在道教和佛教中屡见不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尘寰财色苦相萦:在世俗的纷扰中,财富和美色缠绕着我,令人痛苦。
  2. 着爱浮华役此身:我执迷于这些浮华的事物,导致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束缚。
  3. 好悟灵源一点真:但我渴望领悟内心深处的真实。
  4. 绝贪嗔。便是逍遥到岸人:若能断绝贪念和愤怒,便能到达一种自在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财色”和“贪嗔”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人们对财富和美色的追逐比作“萦绕”,生动形象,传达了困扰的感觉。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了一种对物质世界的反思与内心灵性的追求,强调了超越物质享受、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寰: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财色:代表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象征。
  • 灵源:象征内心深处的智慧与真理。
  • 逍遥人:象征达到心灵自由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尘寰财色”中的“财色”指什么? A. 财富和美色
    B. 名声和地位
    C. 权力和荣耀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绝贪嗔”意味着什么? A. 追求财富
    B. 断绝内心的贪欲与愤怒
    C. 享受生活
    答案:B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C. 享受浮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反映了对人生和内心的思考。
  • 《山中问答》王维:表达了隐居山林的逍遥心境。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定风波》相比,二者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但《忆王孙》更集中于内心的追求,而《定风波》则展现了对外界环境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 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 诉衷情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南乡子·花落未须悲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满庭芳·南苑吹花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游沸鼎 用字旁的字 万里鹏程 白璧无瑕 视同路人 六朝脂粉 马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包含崤的词语有哪些 贫黎 包含掇的词语有哪些 法外施恩 玉润 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鱼须笏 密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