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缕曲·乙亥1995重阳与复旦二百老人同登东方明珠塔有感

《金缕曲·乙亥1995重阳与复旦二百老人同登东方明珠塔有感》

时间: 2025-04-26 18:25:12

诗句

倏又重阳节。

振新风、尊师敬老,百耆欢集。

东海明珠萦梦久,今日登高望极。

若一箭、穿空贯日。

又似擎天三巨柱,驾飞梯、瞬息摩云阙。

耳暂闭,眼惊豁。

迎眸莽莽乾坤阔。

俯雄城、崇楼笋拔,闹衢梭织。

渺渺红尘人如蚁,一带申江蜿曲。

更往返、舳舻鱼唼。

标距九州南北路,任遐思、神往游全国。

谁借我,双飞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5:12

原文展示:

金缕曲·乙亥1995重阳与复旦二百老人同登东方明珠塔有感
作者: 喻蘅 〔近代〕

倏又重阳节。振新风尊师敬老,百耆欢集。
东海明珠萦梦久,今日登高望极。
若一箭穿空贯日。又似擎天三巨柱,驾飞梯瞬息摩云阙。
耳暂闭,眼惊豁。迎眸莽莽乾坤阔。
俯雄城崇楼笋拔,闹衢梭织。
渺渺红尘人如蚁,一带申江蜿曲。
更往返舳舻鱼唼。标距九州南北路,
任遐思神往游全国。谁借我,双飞翼。

白话文翻译:

又到重阳节了,振兴新风,尊重师长和老人,大家欢聚一堂。
东海之上的明珠梦萦绕了很久,今天我们在这里高高登望,极目远眺。
就像一箭穿空直透太阳,又好似三根巨柱支撑天地,乘着飞梯瞬间抵达云端。
耳朵暂时闭上,眼睛豁然开朗,展现眼前广阔的天地。
俯视雄伟的城市,高楼拔地而起,热闹的街道如同织布般繁忙。
渺小的人如同蚂蚁一样,蜿蜒的申江如带子一般。
更有往返的船只,鱼唼声声,标记着南北各州的路程,
任凭思绪遐想,游览全国各地。谁能借我双翼飞翔?

注释:

  • :突然。
  • :年长的人,老人。
  • 萦梦:萦绕在梦中的幻想。
  • 擎天:高耸入云。
  • :高楼、宫殿的屋檐。
  • :向下看。
  • 莽莽:形容广阔无垠。
  • 渺渺:形容微小。
  • 舳舻:船头和船身的合称。
  • :鱼类的叫声。

典故解析:

  • 重阳节:传统节日,象征着尊老敬老。
  •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现代化和发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蘅,近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95年重阳节,作者与复旦大学的两百位老人共同登上东方明珠塔,旨在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老年人的敬爱,同时展现现代城市的繁荣与广阔。

诗歌鉴赏:

这首诗借重阳节之机,表达了对老年人的敬意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融入了现代城市的气息。诗的开篇通过“振新风尊师敬老,百耆欢集”简洁地点出了节日的主题,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和谐的气氛。接着,作者将视角转向东方明珠塔,借用塔的高耸象征人们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一箭穿空贯日”和“擎天三巨柱”,展现了作者宏大的视野和对自然的赞美。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俯瞰城市的描写,表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忙与喧嚣,形成了与前半部分对比的效果。最后一句“谁借我,双飞翼”则表达了对自由与梦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倏又重阳节:表达节日的来临,带有时间流逝的感觉。
  2. 振新风尊师敬老:倡导尊重传统与老年人的美德。
  3. 东海明珠萦梦久:提及东方明珠塔,象征梦想与目标。
  4. 今日登高望极:今天在高处眺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
  5. 若一箭穿空贯日:比喻迅速而有力的追求目标。
  6. 又似擎天三巨柱:形容塔的巍峨高耸,象征着支撑城市的力量。
  7. 耳暂闭,眼惊豁: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开阔的视野。
  8. 迎眸莽莽乾坤阔:描绘广阔的天地,表现胸怀。
  9. 俯雄城崇楼笋拔:俯视城市的繁华与高楼大厦。
  10. 渺渺红尘人如蚁:形容城市中人的渺小与繁忙。
  11. 一带申江蜿曲:描写申江的美丽与蜿蜒曲折。
  12. 更往返舳舻鱼唼:描绘水上交通繁忙的景象。
  13. 标距九州南北路:象征着全国各地的联系。
  14. 任遐思神往游全国:表达心中对全国各地的向往。
  15. 谁借我,双飞翼:渴望自由与探索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箭穿空贯日”,形象生动。
  • 拟人:如“鱼唼声声”,赋予鱼以声音。
  • 对仗:如“往返舳舻鱼唼”,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活动,表达了对老年人的敬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城市的繁荣与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节:象征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 明珠塔:象征着现代化与希望。
  • 蜿曲的江流:象征着生活的曲折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的主题是什么?

    • A. 教师节
    • B. 敬老节
    • C. 中秋节
  2. 诗中提到的“明珠塔”象征着什么?

    • A. 传统文化
    • B. 现代化与希望
    • C. 自然风光
  3. 诗的最后一句“谁借我,双飞翼”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老人的敬仰
    • B. 渴望自由与探索
    • C. 对城市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高处的视野,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是重阳节的作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赠崔沔 又赐宴自歌 乞金鱼词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 饯唐永昌 夜宴安乐公主宅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绳愆纠缪 刀开头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良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良的汉字大全 图文并茂 匸字旁的字 舛讹百出 全羽 青脸獠牙 静狱 赤字旁的字 辱结尾的成语 包含床的成语 木火组合汉字大全_木火字形的汉字详解 半字的繁体字写法_半字的繁体字学习指南 伉王 竹的笔顺怎么写?这份竹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至字旁的字 鹊巢知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