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金缕曲 阑干

《金缕曲 阑干》

时间: 2025-05-07 23:25:59

诗句

梵字玲珑极。

绕回廊、行来约略,旧曾相识。

不似寻常閒院落,十二琼楼寒色。

正一把、柳丝无力。

约束春情教宛转,拗明蟾、肯放花阴直。

蓬山路,万重隔。

当风不碍疏香入。

荡湘波、帘纹窣地,翠烟如织。

回首游仙成昨梦,记否曾调钿笛。

更几度、弓弓点屐。

多少啼痕纤指印,待重来、觅遍全无迹。

苔花老,满阶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5:59

原文展示:

金缕曲 阑干
作者:杨芳灿 〔清代〕

梵字玲珑极。绕回廊行来约略,旧曾相识。不似寻常閒院落,十二琼楼寒色。正一把柳丝无力。约束春情教宛转,拗明蟾肯放花阴直。蓬山路,万重隔。当风不碍疏香入。荡湘波帘纹窣地,翠烟如织。回首游仙成昨梦,记否曾调钿笛。更几度弓弓点屐。多少啼痕纤指印,待重来觅遍全无迹。苔花老,满阶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玲珑剔透的场景,仿佛在回廊中走来,似曾相识,却又不同于寻常的闲院落。那里有十二座晶莹的琼楼,寒色映衬着周围的景致。正如一把无力的柳丝,约束着春天的情思,难以释放。那明亮的月亮又怎能直接照射花阴呢?蓬山的道路,重重叠叠隔开了距离。当风吹来,香气依然飘散。荡漾的湘波在帘子上留下纹路,翠烟如同织物一般。回首往事,游仙的记忆变成了梦,是否还记得曾经吹奏的钿笛?又不知有多少次轻声点屐,留下了多少啼痕与纤指印,然而重回此地却再也寻不见昔日的痕迹。苔花已老,满阶碧绿。

注释:

  • 梵字:指的是佛教的文字,这里用来形容景物的精致。
  • 琼楼:指的是用美玉或美丽的楼阁,形容高雅的建筑。
  • 柳丝:象征春天的柔情,表示一种缠绵的情感。
  • 明蟾:指明亮的月亮,寓意着清幽的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芳灿,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人事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可能源自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或理想中的闲适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梵字玲珑极”便昭示了词人对细致美的向往,整个诗篇如同一幅水墨画,描绘出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场景。词中提到“十二琼楼寒色”,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随着诗句的推进,词人逐渐回忆起过去的点滴,尤其是那“几度弓弓点屐”,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无奈。最后“苔花老,满阶碧”一句,则是对岁月无情的感叹,表达了对青春和往事的追忆与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梵字玲珑极”描绘了一种精致的美感。
    • “绕回廊行来约略,旧曾相识”表达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慨。
    • “不似寻常閒院落,十二琼楼寒色”通过对比强调了环境的独特与冷清。
    • “正一把柳丝无力”传达出春天情感的无奈与无力。
    • “蓬山路,万重隔”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手法,如“荡湘波帘纹窣地”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增强了意境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情感细腻而深刻。

意象分析:

  • 梵字:象征着佛教的宁静与智慧。
  • 琼楼:代表着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柳丝:寓意春天的温柔和情感的缠绵。
  • 苔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梵字玲珑极”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美丽的花朵
    • B. 精致的景物
    • C. 温暖的阳光
  2. “苔花老,满阶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词往往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离愁的感慨,与杨芳灿的这首词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更多地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大辞典》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混说 翩翩自乐 包含买的成语 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红粉青楼 坏败 靖步 单人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尢字旁的字 投机之会,间不容穟 冷言热语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香鸭 角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布被瓦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