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柳

《江柳》

时间: 2025-05-07 17:27:49

诗句

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

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

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

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27:49

原文展示:

江柳 薛能 〔唐代〕 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 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 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 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江边的柳枝像垂下的丝带,离别的宴席在阳光下显得轻盈。柳枝虽然对人展示着姿态,却让我感到它对我无情。桥远离水边孤独地矗立,墙低矮地半露出营地。在天津也曾见过这样的景象,同样让人感到悲伤和行走的艰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条绿:指柳枝。
  • 垂缨:比喻柳枝下垂的样子。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怆行行:感到悲伤和行走的艰难。

典故解析:

  • 天津:指天津桥,位于洛阳,唐代诗人常在此处抒发离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离愁别绪,风格含蓄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离别之际,看到江边的柳树,触景生情,抒发离别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柳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诗中“条绿似垂缨”形象地描绘了柳枝的柔美,而“离筵日照轻”则烘托出离别时的轻松氛围,但这种轻松却掩盖不了内心的沉重。后两句通过对桥和墙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离别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别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条绿似垂缨:柳枝像垂下的丝带,形象生动。
  2. 离筵日照轻:离别的宴席在阳光下显得轻盈,暗示离别的轻松氛围。
  3. 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柳枝虽然对人展示着姿态,却让我感到它对我无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4. 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桥远离水边孤独地矗立,墙低矮地半露出营地,强化了孤独和离别的情感。
  5. 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在天津也曾见过这样的景象,同样让人感到悲伤和行走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条绿似垂缨”用垂缨比喻柳枝,形象生动。
  • 拟人:“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将柳枝拟人化,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这一主题,通过描绘江边柳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条绿:柳枝的柔美。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桥远:孤独的象征。
  • 墙低:离别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条绿似垂缨”中的“垂缨”比喻的是什么? A. 柳枝 B. 丝带 C. 绳索
  2. 诗中“离筵日照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 B. 沉重 C. 悲伤
  3. 诗中“天津曾此见”中的“天津”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桥名 C. 人名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薛能《江柳》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薛能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薛能的诗作。

相关查询

凤凰山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二 示安大师 次韵吴仲庶省中画壁 元日 望江南(四之四) 兴国寺 思北山 季春上旬苑中即事 杂咏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避强打弱 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路家 侠气 以言举人 倒持手板 穷源朔流 翼瓦 步雪履穿 狂结尾的成语 包含纸的成语 广字头的字 崩结尾的成语 立刀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青目 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