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7:32
罪己纶言遍九州,桑榆虽晚尚堪收。
下山东诏争扶听,读奉天书有泪流。
加霍嫖姚冠军号,拜车丞相富民侯。
崆峒麦熟无人刈,何日王师且少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失职的惋惜与对国家局势的关怀。诗人感到内疚,言辞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尽管年事已高,仍有收获的希望。山东的诏书急切要求支持,读到天子的诏书时不禁泪流满面。加封霍嫖姚为冠军,拜车丞相为富民侯。崆峒一带麦子已经成熟,却没有人来收割,什么时候王师才能稍微休息一下呢?
刘克庄,字梦得,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律诗和词,作品富有感情,常体现对社会的关怀与对历史的反思。他的诗风沉稳,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书事十首》是刘克庄在国家动荡、个人遭遇困境的情况下写成的,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自己责任的反思。在刘克庄的时代,南宋面临金朝的威胁,国家政局不稳,这种背景使得诗人对家国情怀更加敏感。
这首诗在情感上真挚感人,透过个人的内疚与对国家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政治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罪己”自责,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国家危难时刻缺乏作为的悔恨之情。“桑榆虽晚尚堪收”一语,透露出即使身处晚年,诗人依然希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体现了他对时局的关怀。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政治上的急迫与无奈,“下山东诏争扶听”让人感觉到一种急迫感,仿佛命令已经下达,等待执行的时间已不多。读到皇上的诏书流下泪水,显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的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无奈与哀伤,描绘了丰收的希望与现实的无情。“崆峒麦熟无人刈”,反映出国家虽有富饶之地,却因战乱而无人问津,进一步加深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
整首诗以个人的悔恨为起点,展现了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中提到的“罪己”主要指什么?
A. 自我反省
B. 自我安慰
C. 自我提升
答案:A
“桑榆虽晚尚堪收”中的“桑榆”象征什么?
A. 青春
B. 老年
C. 未来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
A. 军队
B. 文人
C. 商人
答案:A
对比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二者均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责任感,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希望,而杜甫则多以现实的悲观情绪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