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苏召叟

《赠苏召叟》

时间: 2025-07-28 17:25:05

诗句

苏子出俦辈,翩如天际鸿。

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

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

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25:05

原文展示:

赠苏召叟
陆游〔宋代〕

苏子出俦辈,翩如天际鸿。
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
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
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

白话文翻译:

苏子(苏召叟)在同辈中脱颖而出,就像天边的鸿雁那样翩翩而飞。
他的才华令我惊叹,文字如同风中飘动的旗帜。
不仅是千人所瞩目,他的才华更是四海皆知。
尽管我已年迈,但对于他的赞誉却丝毫不妨碍。

注释:

字词注释

  • 苏子:苏召叟,陆游的朋友,才华出众的文人。
  • 俦辈:同辈、同类的人。
  • 翩如:轻盈地像。
  • 刮眼膜:惊艳、令人瞩目。
  • 头风:形容文字的飘逸。
  • 岂止:何止、不仅仅。
  • 四海空:全国,四面八方。
  • 老夫:指诗人自己,表示谦逊。

典故解析

  • “天际鸿”:出自古文中常用来比喻人才的卓越。
  • “千人见,四海空”:强调了苏召叟的才华影响广泛,世人皆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复兴,诗歌作品数量众多,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常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题材。

创作背景: 《赠苏召叟》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之时,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赞美和对后辈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表达了对苏召叟的崇敬与认可。陆游通过“翩如天际鸿”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苏召叟的才华和气质,给人以翱翔天际、超然物外的感觉。接着“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用“刮眼膜”形容苏子的才华之惊艳,显示出他的文字功底是如何让人耳目一新。诗中提到“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进一步强调了苏召叟的才华是世所共知的,影响力遍及四海。

最后一句“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则是诗人自谦,尽管自己已年迈,但对苏召叟的赞美之情丝毫不减,体现了老年人的宽广胸怀与对后辈的期许。这首诗在形式上虽简洁,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苏子出俦辈:苏召叟在同辈中表现突出。
  2. 翩如天际鸿:比喻他像鸿雁一样轻盈高远。
  3. 才华刮眼膜:强调他的才华令人惊叹。
  4. 文字愈头风:文字优美,愈加引人注目。
  5. 岂止千人见:不仅是千人所认可。
  6. 真当四海空:他的才华是全国皆知的。
  7. 老夫虽耄矣:尽管我已经年老。
  8. 此论不妨公:但对他的评价仍然愿意公开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翩如天际鸿”将苏召叟的才华比作高飞的鸿雁,传达出他非凡的气质。
  • 夸张:“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苏召叟的才华不仅被众人所知,更是影响深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赞美和鼓励,表现了诗人对才华横溢的后辈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未来的期望,展现了南宋文人以文会友的风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高远、自由的志向。
  • :象征文字的流动与影响力。
  • :象征广阔的天地与无尽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苏子”指的是谁?

    • A. 陆游
    • B. 苏召叟
    • C. 友人
  2. 诗中“翩如天际鸿”意指什么?

    • A. 苏召叟的才华出众
    • B. 苏召叟的外貌
    • C. 苏召叟的家庭背景
  3. 诗人对苏召叟的态度是?

    • A. 嫉妒
    • B. 赞美
    • C. 冷漠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游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二者均表达了对人才的赞美,但陆游的诗更显得温和细腻,而李白则气势磅礴,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全宋诗》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拟宋如意和歌 题严陵钓台 其二 题严陵钓台 其一 江上 题严陵钓台 其四 题严陵钓台 其三 浒墅舟中别相送诸子 过江州有感 次韵曾端伯晚过青山 归画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土层 徽数 投石超距 心存目替 饱读 金光灿烂 骇目惊心 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班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田间 人不知,鬼不觉 門字旁的字 苍蝇碰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