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2:15
游风穴寺
作者:吕燕昭 〔清代〕
入山不见山,但见古柏树。
此柏不知几百千万株,黛色霜皮看无数。
高者如立低如赴,横者如卧斜者觑。
三三五五各盘踞,当面齐来迎我步。
溪转山回见梵宫,老僧导我幽处去。
层阁俯碧泉,游鱼乐相聚。
修篁杳以深,亭午留宿雾。
此时心地忽超然,可惜洞天难久住。
长啸谢山灵,行行日已暮。
马影乱斜阳,小桥危可渡。
沿溪出深山,停鞭时回顾。
梦耶非耶心忡忡,天光岚影杳何处。
晚烟苍茫平楚流,指点不是来时路。
我走入山中,看不到山的身影,只看到古老的柏树。
这些柏树不知有多少,黛色的树皮看不胜数。
高高的像是站立,低低的像是奔赴,
横卧的像是躺着,斜着的似乎在窥视。
三三两两各自盘踞,迎接我走来。
山水转弯处,我看见了梵宫,
老僧引我走向幽静之处。
层层阁楼俯视碧泉,游鱼们在这里欢聚。
修篁深邃幽暗,午间留宿在雾中。
此时我的心境忽然超然,
可惜这样的洞天难以久留。
我长啸向山神告别,走着走着,天色已晚。
马的影子在斜阳中摇曳,小桥看似危险可渡。
沿溪走出深山,停下马时回头望去。
这是梦吗?心中惶惶不安,天光和岚影模糊不清,不知去向。
晚烟苍茫,楚地的河流,指引我却不是来时的路。
作者介绍:吕燕昭,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山水和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游历风穴寺时,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态度。
《游风穴寺》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心灵的兼具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古柏树、梵宫、碧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山中游历时的感受。诗歌开头以“入山不见山”引入,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古柏树的描写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既有高有低,既有横卧又有斜立,展现了山林的多样性与生命的力量。随着诗人的深入,诗中出现的老僧、梵宫等意象,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反思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流逝,表达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感慨。尤其是“可惜洞天难久住”,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留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结尾处“晚烟苍茫平楚流”,更是一种感伤与哲思的升华,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索。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长啸谢山灵”表达了诗人对山的什么情感?
填空题:诗的开头提到“入山不见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__。
判断题:诗中“游鱼乐相聚”这一句可以理解为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