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36
华山
作者: 吕燕昭 〔清代〕
苍然和色接云台,
乘兴登临见九垓。
海日斜连仙掌动,
天风高拥岳莲开。
空濛绝塞黄流远,
缥缈雄关紫气来。
咫尺真能通帝座,
振衣千仞几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华山的壮丽景象。苍茫的山色与云天相接,诗人兴致勃勃地登高远望,眼前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海上的夕阳斜斜地挂着,像是仙人的手掌在摇动;高空的风迎面而来,仿佛是岳山上的莲花绽放。远方的黄河流淌,空蒙而遥远,雄伟的关隘中紫气涌现。咫尺之距竟能与天帝相通,诗人振衣而立,心中不禁徘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吕燕昭是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气息的时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华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华山》是一首描绘华山壮丽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将华山的雄伟和自然的神秘完美结合。首联“苍然和色接云台,乘兴登临见九垓”直接引入登山的情景,展现出诗人登高望远的兴奋心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的“海日斜连仙掌动,天风高拥岳莲开”则通过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仙境相联系,创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诗中后半部分,诗人用“空濛绝塞黄流远,缥缈雄关紫气来”来描绘远方的黄河与关隘,增强了诗的空间感和神秘感。最后两句“咫尺真能通帝座,振衣千仞几徘徊”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在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徘徊与思索,深刻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苍然和色接云台”中“苍然”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咫尺真能通___”表达的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神仙境界相结合,体现了诗人的追求。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景观,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静谧与内心的宁静,而吕燕昭的《华山》则更多展现了雄伟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