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7:42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秋天的气息让万物凋零,令人感到凄凉和怨恨。
在干枯的湘水边,竹子啼鸣,悲伤地哭泣着杞梁城的毁坏。
天命已然灭亡,战斗的愤怒无法避免,白昼也因愁苦的战争而缩短。
清晨的虹光映照着营垒,夜空中的长星却在军营上空坠落。
楚歌充满了怨恨的曲调,南风带来了无尽的死亡哀鸣。
眼前一杯酒,谁还会在意身后的名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宗悫,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描写战争与离别,情感真挚,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战乱频繁的年代,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凋零、战争的无情,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名利的淡漠。
《拟咏怀十一》是一首充满忧愁和感慨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失落。开篇“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直接引入了秋天的意象,秋天本是个丰收的季节,但在庾信笔下却成了愁苦的象征。接下来的“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更是将个人的感受与历史的悲剧融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那种无奈与绝望。
诗中描写的“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战乱背景,也揭示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战争带来的不仅是对生命的威胁,更是对人性的摧残。“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悲痛的氛围,楚歌的哀怨与南风的死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悲哀世界。
最后的“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则是对名利的无奈与淡泊,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漠视,及对眼前生活的珍惜。这一转折使整首诗的情感更为深邃,既有对历史的沉重感,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展现了庾信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与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思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同时也表现了对名利的淡泊,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拟咏怀十一》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庾信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杞梁城”象征什么?
A. 富贵荣华
B. 战争的惨痛
C. 自然的美好
D. 个人的名利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名利的淡泊
D. 对爱情的执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庾信的《拟咏怀十一》更为沉重,前者强调豪放与人生的享受,而后者则着重于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反思。两者的情感基调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