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25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在榆关这个地方音信断绝,汉朝的使者再也无法经过。
胡人的笳声如泪落般悲伤,羌笛的曲调让人心碎。
纤细的腰肢不再束缚素带,离别的泪水使得眼波流转。
心中的恨意始终无法消散,红颜已难再见。
枯木期待填满大海,青山遥望却只见河流断绝。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号舍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歌与赋。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多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表现力。
《拟咏怀 七》作于庾信的晚年,正值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方民族的冲突加剧,国家动荡不安。诗中流露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故人的思念,表现出庾信作为文人的无奈与悲伤。
《拟咏怀 七》通过对边关音信断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伤与失落。首句“榆关断音信”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榆关作为一个边境的象征,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与离别的无奈。接下来的“汉使绝经过”,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隔绝感,汉使的缺失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断裂,也是国家之间外交的失落。
乐器的描写,如“胡笳落泪曲”和“羌笛断肠歌”,不仅传达了音乐的悲伤,更突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的怀念。此时的音乐成为了情感的寄托,似乎能感受到那种心灵深处的悲痛。
在对离别的描写中,诗人采用了动人的意象,如“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从细节入手,展现了离别的苦楚与女性的柔美,情感真挚而动人。诗的结尾“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用极具想象力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渺茫与无奈,令人唏嘘不已。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既有个人的悲伤,又反映了历史的沉重,展现了庾信深厚的诗歌功力与独到的艺术视角。
整首诗以离别与思念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对故人的深情怀念,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测试
“榆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离别与阻隔
B. 兄弟情深
C. 乡愁
D. 美好未来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几种?
A. 笛子和古筝
B. 胡笳和羌笛
C. 琵琶和二胡
D. 笙和排箫
“恨心终不歇”中的“恨心”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庾信的《拟咏怀 七》,感受其中的情感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