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4:28
作者: 方朝 〔清代〕
曾放扁舟溯楚天,
清猿泪竹思凄然。
廿年梦里湘山月,
今夜分明在七弦。
我曾经驾着小船逆流而上,游览楚天的美景,
听见清猿在竹林中悲啼,感到无比凄凉。
二十年的梦中都有湘山的明月,
而今夜的月光清晰地映照在琴弦上。
“湘山月”与“清猿泪竹”都涉及到对故乡的思恋与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这些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反映出中国文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 方朝,清代诗人,生于晚明,活跃于清初,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际,洞庭湖的秋景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中融入了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听抚洞庭秋思曲》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诗。诗人以“扁舟溯楚天”开篇,展现了他曾经的游历与自由,仿佛在轻舟上畅游,感受着自然的美好。然而,随着“清猿泪竹”一句的出现,诗人的情绪迅速转向悲凉,猿鸣和竹林构成了一种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刻反思。时间的流逝在“廿年梦里湘山月”中得以体现,二十年的岁月不仅带来了回忆,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回归的失落感。
最后一句“今夜分明在七弦”,则将情感的表达推向高潮,月光映照在琴弦上,暗示着诗人的音乐情怀与内心的共鸣。这一刻,诗人与自然、音乐、情感的联系愈发紧密,仿佛月亮成为了他心灵的共鸣器。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感慨,体现了人对故乡的依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思索,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秋思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故乡、自然、时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怀念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D. 帆船
“廿年梦里湘山月”中的“廿年”意思是?
A. 十年
B. 二十年
C. 三十年
D. 四十年
诗中“清猿泪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悲伤
C. 兴奋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方朝的《听抚洞庭秋思曲》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方朝更侧重于对时间与孤独的沉思,而李白则更突出对家乡的直接思念。
以上内容便是对《听抚洞庭秋思曲》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