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9:08
志士难推毂,将如高子何。
心期诚不浅,余论或相多。
欲向沧洲去,还能小艇麽。
鸬鹚西照处,相并晒渔蓑。
志士们的理想难以实现,那么高子(高适)又该如何呢?
我的心愿并不浅薄,与你的讨论或许会有很多。
想要去沧洲(指理想境地),难道还可以乘小船吗?
在鸬鹚西照的地方,我们一起晒着渔蓑。
“高子”指的是唐代诗人高适,因其有“志士”的精神,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艰难的反思。“沧洲”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境界,象征着高远的追求和渴望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江西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属于“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精湛的书法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对理想与现实进行思考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志士的关注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黄庭坚的《次韵高子勉十首》通过“志士难推毂”的开篇,直接抒发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诗中提到的“高子”不仅是高适的象征,更是所有有志之士的代表。通过对心中深切期望的表达,诗人与志士们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共鸣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欲向沧洲去,还能小艇麽?”感叹理想的遥不可及,表现出一种微弱的自嘲与无奈。小艇象征着力量的不足,使得追求理想的道路显得艰难而漫长。而最后一句“鸬鹚西照处,相并晒渔蓑”,则将生活的细腻与简单的渔民生活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强调了理想追求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实现理想的困难,传达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测试:
“志士难推毂”中的“志士”指的是谁?
A. 高适
B. 追求理想的人
C. 渔民
诗中“沧洲”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境地
C. 短暂的快乐
“小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力量的不足
B. 理想的实现
C. 人生的航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白的诗风不同,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个性。两者在追求理想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