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世音赞六首

《观世音赞六首》

时间: 2025-05-03 11:22:58

诗句

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

观身实相净圣果,自度众生大悲愿。

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

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2:58

观世音赞六首

作者:黄庭坚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
观身实相净圣果,自度众生大悲愿。
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
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白话文翻译:

在自心的孤独海岸上,修持戒定慧的香气如同补陀伽花。
观察自身的真实相,得到清净的圣果,愿意自度他人以大悲心。
每一层浮沤在镜中其实是空的,八万四千种法门都在指引着。
在梦中抓住水中的月亮,亲自与猕猴一起观照古镜。


注释:

字词注释:

  • 自心:自己的内心。
  • 孤绝处:孤独且绝境的地方。
  • 戒定慧:指佛教中修行的三学,即戒律、定力和智慧。
  • 补陀伽:佛教中一种圣花,象征清净、美好。
  • 观身:观察自身,理解内在的本质。
  • 大悲愿:指佛菩萨对于众生的悲悯与救助愿望。
  • 浮沤:指表面的泡沫,寓意虚幻不实。
  • 八万四千:佛教中常用的数字,表示无量的法门。
  • 水中月:比喻虚幻之物,难以捉摸。
  • 猕猴: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象征灵动和机智。

典故解析:

  • 观世音:佛教中慈悲的化身,能听到世间苦难并施以救助。
  • 水中月:源于古代诗文的比喻,常用来形容美好而难以追求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浓厚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入观察。

创作背景: 《观世音赞六首》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宗教及哲学的深刻反思时期。结合佛教思想,表达了他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和对众生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观世音赞六首》不仅是一首赞美观世音菩萨的作品,更是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考。诗中通过对“自心”的探索,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孤独与追求真理的决心。开篇的“自心海岸孤绝处”,便引人深思,意指修行的艰辛和内心的宁静。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戒定慧”的修持,强调了佛教修行中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显示出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通过“观身实相净圣果”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我本质的洞察,认为通过修行能够达到一种清净的状态,从而实现自我救度和对他人的悲悯。

此外,诗中所提到的“一一浮沤镜本空”,将佛教的空性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强调了世间事物的虚幻和无常。通过“梦时捉得水中月”,诗人进一步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追求与觉悟,水中月的意象不仅美丽而且难以触及,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整首诗既有对佛教思想的深刻探讨,也承载着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与反思。黄庭坚通过这一系列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自我与宇宙、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心海岸孤绝处”:内心的孤寂与绝境,暗示修行的孤独。
  2. “戒定慧香补陀伽”:通过戒律、定力和智慧,得到内心的宁静和清香。
  3. “观身实相净圣果”:观察自我真实的本质,达到清净的圣果。
  4. “自度众生大悲愿”: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能帮助他人,展现大悲的愿望。
  5. “一一浮沤镜本空”:每一个浮沤都是虚幻的,反映出万物的空性。
  6. “八万四千垂手处”:佛教法门无量,象征着众生的无尽选择。
  7. “梦时捉得水中月”:在梦中追寻虚幻的理想,暗示难以实现的追求。
  8. “亲与猕猴观古镜”:与猕猴一同观照古镜,象征着智慧与悟性的关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中月”比喻理想,表现出追求的难度与虚幻。
  • 对仗:诗句中运用对仗,使得语言更为和谐,如“戒定慧香”和“浮沤镜本空”。
  • 象征:通过“猕猴”和“古镜”象征智慧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我修行的探讨,通过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表达了对众生苦难的关怀和对自我觉悟的追求。诗人将佛教的思想与个人生命体验结合,形成了深刻而富有哲理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岸: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探寻。
  • 戒定慧:象征佛教修行的基本原则。
  • 浮沤:象征世间虚幻不实的事物。
  • 水中月: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难以捉摸的追求。
  • 猕猴:象征灵动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学”是指哪三种? A. 觉悟、慈悲、智慧
    B. 戒律、定力、智慧
    C. 修行、反思、悟性
    答案:B

  2. “水中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B. 真实的存在
    C. 内心的宁静
    答案:A

  3.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音菩萨赞》:与观世音相关的诗歌,展现相似的主题。
  • 《心经》:佛教经典,探讨空性与觉悟。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唐代诗人李白在对待人生和理想的不同态度,李白的豪放与黄庭坚的内省形成鲜明对比。李白诗中常展现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而黄庭坚则更多地反映内心的修行与对众生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佛教哲学与文学的交汇》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玉楼春 旅情 玉楼春 其二 玉楼春 其二 玉楼春 听旧歌《花纸伞》 其二 玉楼春 玉楼春 其三 玉楼春 其二 闺情 玉楼春 其一 玉楼春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展脚伸腰 庄庄其士 德国古典哲学 包含恐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颠詈 包字偏旁的字有哪些?带包的汉字大全 缶字旁的字 利害得失 笔画少的字有哪些_简单易写的汉字汇总 由来已久 连类引譬 草书兴字的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草书学习 山字旁的字 五痨七伤 子字旁的字 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擅地 花字拼音怎么写?花字拼音学习指南_汉字拼音学习 主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