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3:21
宿观山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暮发白下地,暝投观山宿。
横溪赤栏桥,一径入松竹。
野僧如惊麏,避堂具灯烛。
我眠兴视夜,部曲始炊熟。
笕水烟际鸣,万籁入秋木。
平生萧洒兴,本愿终涧谷。
世累渐逼人,如垢不沐靧。
已成他翁为,作吏长碌碌。
黄昏时分,我从白下出发,傍晚时分抵达观山旅宿。
横溪旁的赤栏桥,通向松竹环绕的小路。
野僧像受惊的羚羊,躲避在堂内点亮的灯烛下。
我在夜间入眠,听到厨房里开始炊熟的声音。
笕水边传来虫鸣,万物的声音融入秋日的树林。
我平生追求洒脱的兴致,本愿常伴涧谷之中。
世俗的烦扰渐渐逼近,像污垢一样无法洗净。
我已成了别人眼中的老翁,做着官职繁忙的琐事。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表现他对山水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了他在观山的夜晚,感受到的宁静与对世俗繁忙的感慨。
《宿观山》是黄庭坚在观山宿夜时的所感所悟,诗中交织着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反思。诗的开头便描绘了黄昏的景象,随着夜幕的降临,诗人开始他的旅程,展现出一种洒脱与闲适。这种闲适与后文提到的世俗困扰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诗人想要逃避世俗烦扰的愿望。通过“野僧如惊麏”的描写,诗人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环境的安静与和谐,仿佛在说,只有在这片山水之间,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世累渐逼人,如垢不沐靧”,表达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困扰。尽管他努力追求洒脱的生活,但世俗的负担却如影随形,让他感到窒息。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已成为“他翁”,为官职繁忙而感到疲惫。这种自我反省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带给读者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赤栏桥”是指什么?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受是?
“万籁入秋木”中“万籁”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