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0:56
雨霖铃 夏景
作者: 梁寅 〔元代〕
螺峰堆绿。夜来经雨,浑似膏沐。
飞泉怒泻崖谷,悬霜练鸣苍玉。
虎迹岩前过处,踏破翠苔褥。
听啼鸟,山北山南,树杪残云自相逐。
蓬门书掩稀来躅。称幽人独步看新竹。
移床松下零落,三四点怎沾缃轴。
日永如年,况是身闲不受拘束。
休妄想鹭朝班,聊且伴麋鹿。
这首词描绘了夏季雨后的自然景象。螺峰的绿色层叠如堆,经过一夜的雨水,宛如涂抹了膏油般光鲜。飞流的泉水如怒涛般从悬崖奔泻而下,冰霜似的水珠在苍翠的玉石上发出悦耳的声响。在岩石前的虎踪已经被打破,脚印在翠绿的苔藓上留下了痕迹。我听见鸟儿在北山南山啼鸣,树梢上的残云在空中悠然追逐。蓬门紧闭,书卷上稀疏的脚印显得冷清,独自一人漫步,欣赏着新长出的竹子。移床至松树下,细雨轻轻洒落,几滴未能沾湿我的书卷。时光在这悠长的日子里感到如年,何况我身心自在,没有拘束。无须空想鹭鸟的朝班,只愿与麋鹿为伴。
作者介绍: 梁寅是元代的著名词人,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作品多表现出闲适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夏季雨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体现了“隐逸”精神。
《雨霖铃 夏景》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季雨后的山水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螺峰堆绿”引入,氤氲的雨气与丰盈的绿意交融,给人以清新之感。紧接着,飞泉的急泻和悬霜的水珠声响,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展现了自然的雄浑与灵动。
诗中描绘了虎迹和鸟鸣,增添了生命的气息,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着山林的生机与和谐。特别是“蓬门书掩稀来躅”,一语道出诗人隐居生活的清幽与淡泊,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词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人生感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最后以“休妄想鹭朝班”收束,表达了放下尘世纷扰,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哲思与宽广的胸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飞泉怒泻崖谷”中“怒泻”是什么意思?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