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26
秋霖曾赋。自中年后,渐减愁趣。连宵到晓何事,向孤镫外,敲窗摇树。料是无眠惯听,更凄切蛩语。蓦记起飘箔红楼,点点声声断肠处。残花落尽泥沾絮。总教天漏尽何须补。闲情已自难耐,争得管酒帘花橹。睡也休休,侵晓冲门一段寒雾。只怕到丝鬓重青,早又潇潇暮。
秋天的细雨曾经写过。自从中年后,渐渐减少了愁绪。整夜到天明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孤灯下,敲窗外的树叶声。想必是习惯了无眠,更加凄凉的蟋蟀声。突然记起那飘扬的红楼,点点声声让人心断肠。残花落尽,泥沾着絮。即使天漏了也没必要去补。闲情已然难以忍耐,又怎能去喝酒、在花间摇橹呢?即使睡去,也只是休息,清晨的时候伴随着一阵寒雾。只怕等到白发苍苍,早又是潇潇的傍晚。
王闿运(1640年-1715年),字子云,号飞白,清代诗人,因其诗作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风格上结合了唐诗的豪放与宋词的婉约,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雨霖铃》写于辛卯年(1691年),正值作者中年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和变化。诗中渗透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雨霖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雨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全诗从秋霖的细雨入手,勾勒出一个孤寂的夜晚。诗人自中年后愁趣渐减,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夜深人静,窗外的雨声与蟋蟀的鸣叫交织成一曲凄美的乐章,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眠的孤独。
“蓦记起飘箔红楼,点点声声断肠处。”这句中飘扬的红楼仿佛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而断肠声声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渗透出一种伤感。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不仅回忆起过去的美好,同时也感受到现在的无奈,残花落尽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致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雨和个人情感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惆怅。诗中流露出的孤独感与对岁月的感慨,使其成为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雨霖铃》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闿运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孤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灯
B. 一种花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料
全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国家的思念
B. 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爱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