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时间: 2025-05-07 23:03:37

诗句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3:37

原文展示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白话文翻译

荀巨伯远远地看到他的朋友生病,正值胡贼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要死了,你可以走了。”巨伯却说:“我远道而来,见你有病,你让我走,难道我可以为了求生而抛弃友情吗?这不是荀巨伯的行为。”当贼兵来了,告诉巨伯:“大军已经到了,整个郡城都空了,你何必独自留在这里?”巨伯回答:“我的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抛弃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来代替他的命。”贼兵们互相说:“我们这些无义之人,却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他们就撤军了,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存。

注释

字词注释

  • “疾”:指生病。
  • “败义”:指抛弃义气。
  • “何男子”:何等男子,指不屑于巨伯的选择。
  • “委之”:抛弃他。

典故解析

  • “荀巨伯”:荀巨伯是古代典籍中提到的人物,体现了古人重友情的精神。
  • “胡贼”:指北方的胡人,历史上常常侵扰中原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义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著有《世说新语》,其作品以文采华丽和情节生动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士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北朝时期,背景是当时动荡的战争环境,士人多重义气,强调忠诚与友谊。诗中通过荀巨伯的行为,表现了对友情的坚守和对敌人的蔑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荀巨伯对朋友的忠诚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高尚情操。巨伯在得知朋友重病的情况下,选择坚守而不是逃跑,体现了对友情的坚定和对义气的追求。当贼兵来临,巨伯依然不愿意抛弃病友,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朋友的安全。这种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反映了“义”在士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贼兵最终撤军,更是对巨伯高尚品德的认可与尊重,显示了义气的力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体行为的赞美,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忠诚与友谊的崇尚。通过荀巨伯的故事,读者感受到士人的情怀与道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看友人疾”:巨伯远远望见朋友生病,显示出他对朋友的关心。
  • “败义以求生”:表明巨伯拒绝抛弃朋友的决心。
  •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表达了巨伯愿意牺牲自己的坚定意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表现了巨伯的决心与情感。
  • 拟人:贼兵被描绘成有道德判断的存在,使整个事件更具戏剧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忠诚与友谊的重要性,表现了在逆境中人们所应持有的道德标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友人”:象征忠诚与牺牲精神。
  • “贼”:代表外敌,形成对比。
  • “身体”:象征个人的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荀巨伯在诗中做了什么选择?

    • A. 逃跑
    • B. 留下照顾朋友
    • C. 投降
  2. 贼兵为什么最终撤军?

    • A. 巨伯打败了他们
    • B. 他们认为巨伯有义
    • C. 他们害怕其他士兵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赤壁赋》苏轼

诗词对比: 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同样表现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慨,但焦点更多在于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荀巨伯探病友则更侧重于忠诚与友情。

参考资料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相关历史背景书籍,如《南北朝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元氏桂轩为敏之赋 送中济侍郎帅庆得乘字 偶成 枯梅 秋词 其一 惜春 种梅 种梅 惜春 万杉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定 廾字旁的字 驻旆 遇难呈祥 弋字旁的字 标老儿 棘没铜驼 CCTV 覆盂之安 票臂 闳中肆外 香字旁的字 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少所许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