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3:37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远远地看到他的朋友生病,正值胡贼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要死了,你可以走了。”巨伯却说:“我远道而来,见你有病,你让我走,难道我可以为了求生而抛弃友情吗?这不是荀巨伯的行为。”当贼兵来了,告诉巨伯:“大军已经到了,整个郡城都空了,你何必独自留在这里?”巨伯回答:“我的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抛弃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来代替他的命。”贼兵们互相说:“我们这些无义之人,却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他们就撤军了,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义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著有《世说新语》,其作品以文采华丽和情节生动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士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北朝时期,背景是当时动荡的战争环境,士人多重义气,强调忠诚与友谊。诗中通过荀巨伯的行为,表现了对友情的坚守和对敌人的蔑视。
这首诗通过荀巨伯对朋友的忠诚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高尚情操。巨伯在得知朋友重病的情况下,选择坚守而不是逃跑,体现了对友情的坚定和对义气的追求。当贼兵来临,巨伯依然不愿意抛弃病友,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朋友的安全。这种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反映了“义”在士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贼兵最终撤军,更是对巨伯高尚品德的认可与尊重,显示了义气的力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体行为的赞美,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忠诚与友谊的崇尚。通过荀巨伯的故事,读者感受到士人的情怀与道义,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忠诚与友谊的重要性,表现了在逆境中人们所应持有的道德标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荀巨伯在诗中做了什么选择?
贼兵为什么最终撤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同样表现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慨,但焦点更多在于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荀巨伯探病友则更侧重于忠诚与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