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6:39
赋得路旁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 李益〔唐代〕
路旁一株柳,此路向延州。
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
路边有一株柳树,这条路通向延州。
延州在哪里呢?这条路延绵悠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柳树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尤其在送别的场合中。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传达出对邢校书即将离去的惆怅和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李益,字季和,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多以简洁明快著称,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送别之际,邢校书即将赴延州任职,诗人以柳树为媒介,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这种送别的场景在唐代诗歌中尤为常见,常常引发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赋得路旁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传递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路旁一株柳”引入,柳树通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巧妙地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目光投向延州,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邢校书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此路向延州”一句中,诗人不仅明确了邢校书的去向,还暗示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传达出一种人生旅途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考,似乎在质疑人生的意义以及所追寻目标的可得性。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巧妙,柳树、道路、延州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意境。诗人在简洁的文字中,寄托了复杂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这不仅是对朋友离别的感慨,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别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思考。通过对柳树和路途的描写,展现了人生旅程的无常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是由哪位唐代诗人创作的?
柳树在这首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此路向延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益的《赋得路旁一株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在意境上虽然不同,但都关注人生的旅途与诗人内心的感受。李益侧重于离别的愁苦,王之涣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人生的豪情。这种对比彰显了唐代诗歌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多样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