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8:26
汉章虽约法,秦律已除名。
谤远人多惑,官微不自明。
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
畴昔长沙事,三年召贾生。
即使汉朝的法制再简明,秦朝的法令也已经被废除。
谣言对于远道而来的人影响极大,官员的微小声望无法自证清白。
霜风首先吹枯了独树,瘴气和雨水让荒城失去了生机。
回想当年在长沙的事情,三年后又召回贾谊。
李益,字贞,号青山,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诗作而闻名,尤其擅长边塞诗,风格多变,情感丰富。
此诗作于李益朋友被贬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与感慨。李益通过描绘法律的变迁与谣言的影响,反映了贬谪者的艰辛处境。
《送人流贬》是一首充满了李益对朋友深厚情谊和对社会政治的反思之作。全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严谨的对仗和平仄韵律,展现了李益扎实的诗歌功底。首联中提到的“汉章”和“秦律”,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状的批判,显示出法律的变迁并未能改变人们的命运。接着,诗人通过“谤远人多惑”的句子,揭示了谣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暗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真相往往被淹没,诚实和清白难以自证。
中间两联描绘了自然的景象,霜风与瘴雨互为映衬,既展现了荒凉的环境,也象征着贬谪者的孤独与无助。这种对比强化了情感的深度,使人感受到贬谪者内心的苦闷与挣扎。最后一联提到贾谊的经历,既是对历史的借鉴,也表达出对友人的寄托与希望,实际上是对自己及他人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出李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友人的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遭贬的惋惜与对时局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不断出现的对比手法,使得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为深刻。
诗中提到的“汉章”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法律?
A. 隋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谤远人多惑”中“谤”字的意思是?
A. 赞美
B. 诽谤
C. 传播
D. 反思
诗中提到的贾谊是因何被贬的?
A. 不满统治
B. 直言进谏
C. 诗作不合
D. 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