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7:29
月黑众慝起,夜鹤乘时呼。悬知不足畏,奈此渊中。
黑夜降临,众多邪恶之事浮现,夜鹤在此时鸣叫。虽然知道这些并不可怕,但在这深渊之中,我又该如何应对呢?
在古代诗歌中,鹤常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与世无争。这里的“夜鹤”可能暗示着诗人对孤独和邪恶的感知,反映出对社会黑暗面的一种警觉和思考。
罗公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和人心惶惶,诗人在黑暗的夜晚感受到社会的险恶与不安,借助夜鹤的意象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感受。
《禽言·夜鹤》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在黑暗中对邪恶的警觉。诗的开头“月黑众慝起”便直接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仿佛潜藏在黑暗中的危险随时可能爆发。夜鹤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黑暗中时刻保持警惕。诗人在最后一行中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尽管知道这些邪恶事物并不可怕,但身处深渊中的无助感却让人感到深深的惶恐。他以夜鹤为媒介,表达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思索。整首诗简练而深刻,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黑暗面的敏锐洞察力与不安情绪。
整首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警惕和不安,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反思。通过夜鹤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在黑暗中保持警觉的重要性。
诗中“众慝”指的是什么?
A. 幸福 B. 幽暗的事物 C. 邪恶的事物
“夜鹤”的鸣叫象征着什么?
A. 安宁 B. 警觉 C. 快乐
诗人对黑暗的感受是:
A. 害怕 B. 无奈 C. 高兴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罗公升的《禽言·夜鹤》更侧重于对社会黑暗面的警觉,而杜甫的作品则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