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7:29
冬至酬刘使君
作者: 殷尧藩 〔唐代〕
异乡冬至又今朝,
回首家山入梦遥。
渐喜一阳从地复,
却怜群沴逐冰消。
梅含露蕊知迎腊,
柳拂宫袍忆候朝。
多少故人承宴赏,
五云堆里听箫韶。
在异乡的冬至又到了今天,
我回首故乡的山水,梦中依稀遥远。
渐渐地高兴了,阳光从地面复苏,
却又怜惜那些寒气随着冰雪的消融而去。
梅花含着露水的花蕊,知道腊月即将来临,
柳条轻拂着宫袍,想起了早朝的情景。
有多少故人一同承欢宴饮,
在五彩云堆中听着箫声和韶乐。
作者介绍: 殷尧藩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山水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至之际,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与对冬天寒冷的感慨交织着。同时,冬至作为一年中最短的一天,象征着阳光的回归与新生的希望。
这首《冬至酬刘使君》通过描绘冬至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冬季气候的细腻感受。诗的开头以“异乡冬至又今朝”引入,立即让人感受到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接着,诗人通过“回首家山入梦遥”展现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似乎在异乡的每个冬至,都是对故乡的无尽回忆。
“渐喜一阳从地复”则是一个转折,诗人终于意识到冬天虽然寒冷,但阳光的回归意味着春天的希望。紧接着“却怜群沴逐冰消”,他又表现出对冬季寒冷消退的依依不舍,似乎在感慨冬去春来的无奈。诗中提到的梅花和柳树,分别象征着冬天与春天的交替,展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
最后两句“多少故人承宴赏,五云堆里听箫韶”,更是升华了情感,抒发出与故友欢聚的美好时光,尽管身在异乡,心中依然怀有对故人的温暖与怀念。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情感细腻,构建了一个冬至时节的美丽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冬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冬季与春季交替的感慨,以及对友人聚会的珍惜,体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异乡”是指哪里?
“一阳从地复”中的“一阳”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梅花含露蕊,预示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