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8:58
九日
作者: 殷尧藩
万里飘零十二秋,不堪今倚夕阳楼。
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
瘴雨蛮烟朝暮景,平芜野草古今愁。
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时的感慨。万里之外,已经过了十二个秋天,无法忍受如今的夕阳楼前的孤独。壮志豪情空有,却无法施展,如同班超的笔墨被虚掷。身在异乡,谁会怜惜我这身旧衣?瘴气和烟雾在早晚交替,平坦的野地和野草总是让我觉得古今愁苦。快要唱尽欢乐,登高的兴致却又强迫自己将黄花插满头。
作者介绍: 殷尧藩,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清和,生于淮南,世称“清和诗人”。他在诗歌上继承了古诗的传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体情感,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重阳节,反映了作者在节日时的思乡情及对人生的感慨,处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时代,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九日》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第一句“万里飘零十二秋”开启了全诗的愁绪,诗人以时间的流逝来感慨人生的无常,仿佛在无尽的孤独中徘徊。紧接着,诗人转向对壮志豪情的反思,感到内心的空虚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落感。
“久客谁怜季子裘”一语,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身在异乡的他感到无处倾诉,仿佛没有人关心他的处境。接下来的描述“瘴雨蛮烟朝暮景”则展现了南方潮湿、阴暗的气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苦。而最后两句则表现出对欢乐的渴望与对生命的无奈,“酣歌欲尽”中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强把黄花插满头”则是借重阳节插花的习俗,表现了诗人试图在悲痛中寻找一丝欢乐的无奈与勇气。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怀与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个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揭示了人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班超”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季子裘”中的“季子”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黄花”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