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2:32
刘合舍迁居山中
作者:董嗣杲 〔宋代〕
玉粒荣途税驾难,
遁栖山屋乐颜簟。
写梅当画同谁赏,
采菊成粮独自餐。
五字诗成消兴晚,
半缻酒熟抵秋寒。
太空月色清如洗,
多向疏林缺处看。
全诗翻译:
在繁华的尘世中,生活的重担让我难以承受,宁愿躲避到山中小屋,享受这份清闲与快乐。画梅花又能和谁一起欣赏呢?采摘菊花,自己品尝就足够了。五言诗写到深夜,心情渐渐消沉,半缸酒酿好,抵御初秋的寒意。夜空中的月色清澈如洗,我常常在稀疏的树林间寻找那一抹明亮的月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隐居生活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的情趣,风格清新淡雅,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
创作背景:
诗作于个人生活变迁时期,可能因对繁华生活的疲惫和对自然的向往而写成,表达了对隐居山中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董嗣杲的《刘合舍迁居山中》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山居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开篇以“玉粒荣途税驾难”引入,既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又暗示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生活的乐趣,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心态。
“写梅当画同谁赏,采菊成粮独自餐”,这一句生动描述了山中孤独的生活。梅花与菊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物,也象征着清高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陶醉。
后半部分“太空月色清如洗,多向疏林缺处看”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夜空中的月色与稀疏的树林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俗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粒荣途”指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贫穷的生活
C. 自然的生活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名声的渴望
“写梅当画同谁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董嗣杲的作品更强调对自然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对农田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