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4:35
我游三茅山,月下丹光丽。
梦驾翠蜺车,凉云拥金袂。
两耳波浪透,广漠不可际。
犹记抟扶摇,乘风曾问帝。
今秋游匡庐,身有飞举势。
凌虚裹白云,白云镇相卫。
毛发极森竦,草木露华缀。
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
向来句曲行,有遇抑何锐。
岂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蜕。
西风催此游,破我梦浮世。
衣襟被月香,苍岩折丹桂。
我游览了三茅山,月光下景色如丹霞般美丽。
在梦中驾着翡翠色的车,凉爽的云彩拥抱着金色的衣袍。
耳边波涛声不断,广阔的天地无边无际。
我还记得乘着扶摇而上,曾向天帝询问。
今年秋天我游览匡庐,身心仿佛有飞翔的势头。
在空中裹着白云,白云好似我的护卫。
头发竖起,草木上露珠闪烁。
飞泉涌动,潮声震响,真可以洗净我的昏沉。
过去我在曲折的道路上行走,遇到过多少磨难。
岂知凡人的身体瘦弱,不能在此脱胎换骨。
西风催促着我游历,打破了我梦中的浮华。
衣襟上满是月夜的香气,苍翠的岩石下盛开着丹桂。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道家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对茅山游历的追忆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写游历山水的种种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开头描绘了月下三茅山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接着,梦中驾车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解放,凉云和金袂则传达出一种清新优雅的感觉。诗中多次提到飞翔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随着诗的深入,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凡尘生活,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最后,西风的催促和衣襟上的月香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在美丽的意境中蕴含着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月下丹光丽”)、拟人(如“凉云拥金袂”)、对仗(如“飞泉涌潮响”)等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A. 三茅山
B. 黄山
C. 泰山
D. 庐山
诗中“抟扶摇”意指什么?
A. 飞翔
B. 攀登
C. 旅行
D. 追逐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失落
C. 哀伤
D. 超脱
答案:1. A 2. A 3. D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