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大赛山中人家

《题大赛山中人家》

时间: 2025-04-26 18:05:33

诗句

课孙课子业桑麻,最喜无人识故家。

八口日支资地力,一头雪色感年华。

甜瓜苦过王戎李,古木枯如博望槎。

岂得不谙培植性,又思寻客学餐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5:33

原文展示

题大赛山中人家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课孙课子业桑麻,
最喜无人识故家。
八口日支资地力,
一头雪色感年华。
甜瓜苦过王戎李,
古木枯如博望槎。
岂得不谙培植性,
又思寻客学餐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人家的生活场景。他教导孙儿和儿子耕种桑麻,最开心的就是家中无人打扰,过着宁静的生活。家中八口人每天的生活依靠耕地的劳作,白头发让他感慨时光流逝。甜瓜的滋味比王戎和李白的果实还要苦,古老的树木枯萎得就像博望的木桩。他感叹自己若不懂得培植生命,就不能与求知的客人一起共享美好的时光。

注释

  • 桑麻: 指桑树和麻,古代农作物,象征着农家生活。
  • 八口: 指家中有八个人,反映家庭的繁荣。
  • 雪色: 形容头发白,象征年华已逝。
  • 王戎李: 王戎和李白都是古代名士,诗人用其作为生活的比较。
  • 博望槎: 指古代名士博望侯的木桩,象征着古老的事物,表现诗人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时期,他的诗歌多表现乡村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董嗣杲隐居于山中人家的时光,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人家平静而充实的生活。诗人以“课孙课子业桑麻”开篇,表现出作为长辈的责任和对后代的期许,传达出一种对家族的关心与传承的重视。接着,诗人又提到“无人识故家”,在这里体现了一种宁静的自得,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乡村的恬淡与纯朴。

在描绘家庭生活时,诗人用“八口日支资地力”的句子,展示了家庭成员的齐心协力,依靠勤劳的双手维持生计。接下来的“雪色感年华”,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人生如白发,转瞬即逝,令人深思。

通过“甜瓜苦过王戎李”的比喻,诗人将自身的生活与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简单却真实生活的珍视。最后,诗人提到“岂得不谙培植性”,表明了他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诗句中流露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温暖的情感,展现了董嗣杲对家、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课孙课子业桑麻”——表明诗人对家庭的重视,教育后代务农。
  • “最喜无人识故家”——渴望宁静的乡村生活,远离外界的纷扰。
  • “八口日支资地力”——家庭的繁荣依赖于勤劳的双手。
  • “一头雪色感年华”——感叹时间的流逝,白发象征着岁月。
  • “甜瓜苦过王戎李”——用名士的果实与自家甜瓜进行对比,反映生活的苦乐。
  • “古木枯如博望槎”——古老的树木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感叹生命的短暂。
  • “岂得不谙培植性”——强调了解生命的培育之道的重要性。
  • “又思寻客学餐霞”——渴望与他人分享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甜瓜与王戎李的果实对比,突出自家生活的苦涩。
  • 对仗:全诗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古木枯萎如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宁静的田园生活”展开,表现出诗人对家庭、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麻:象征农家生活,代表着纯朴与勤劳。
  • 雪色:象征着岁月与时光,反映了人生的短暂。
  • 甜瓜:象征生活的苦涩,反映出对生活的深思。
  • 古木: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流逝,传达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农业生活
    C. 诗人的心情
    D. 以上皆是

  2. “八口日支资地力”中“八口”是指什么?
    A. 八个孩子
    B. 八个人
    C. 八种作物
    D. 八年时间

  3. 诗人对“甜瓜”的态度是?
    A. 喜欢
    B. 苦涩
    C. 无所谓
    D. 不喜欢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题大赛山中人家》更加强调了家庭生活的细致描绘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田园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两者在风格上都具有田园气息,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选》
  • 《董嗣杲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到曲江六首 其三 南华书事诗 其三 寄题竞秀亭 喜雪 其一 吴道子华清宫图 题刘宪十君子轩 睡轩三首 其二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四 溪南大雪示常子正 遗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的笔顺怎么写?这份竹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金笺 斗筲之人 醉落魄 目瞪口哆 ci的汉字有哪些?带ci的汉字大全及拼音解析 慰情聊胜于无 卝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半字的繁体字写法_半字的繁体字学习指南 见字旁的字 泪水 匸字旁的字 王纶 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走投无路 良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良的汉字大全 平川旷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