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菩萨蛮

《菩萨蛮》

时间: 2025-05-07 21:58:23

诗句

吴波深波声急。

阑干下瞰鱼龙宅。

江北与江南。

斜阳山外山。

十洲三岛地。

梦里身曾至。

今日醉危亭。

神仙邀我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8:23

原文展示:

菩萨蛮
作者: 王去疾 〔宋代〕

吴波深波声急。
阑干下瞰鱼龙宅。
江北与江南。
斜阳山外山。
十洲三岛地。
梦里身曾至。
今日醉危亭。
神仙邀我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场景:急促的江水波涛汹涌,站在栏杆上俯瞰着水中仿佛栖息着鱼龙的地方。江的南北两岸被斜阳的余晖映照,远处的山峦层叠。十个洲和三座岛屿的地方,仿佛我曾在梦中到访过。今天我在这危亭中饮酒,似乎有神仙邀我结盟。

注释:

  • 吴波:指的是吴江的波涛,这里运用了“吴”字来特指地理位置。
  • 鱼龙宅:鱼和龙是传说中的水中生物,寓意梦幻与神秘的栖息之地。
  • 斜阳:指的是夕阳,表现出一种柔和而又略显惆怅的氛围。
  • 十洲三岛:这是古代神话中描述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归宿或梦境。
  • 危亭:是一种高耸的亭子,寓意着人处于高处的思考与遐想。
  • 神仙邀我盟:表现了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与神仙结交的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去疾,字叔明,号心斋,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词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富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去疾晚年,或许是在他游历江南时的某个美好时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背景中,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但文人仍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脱。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词作,诗的开头通过“吴波深波声急”的描写,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极具动感。接着“阑干下瞰鱼龙宅”则引入了神秘的意象,鱼龙所代表的不仅是水中生物,更是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或奇幻世界。诗人在江南的景色中,显然不仅仅是在观察,更是一种身心的游历。

“江北与江南”一语,通过对比,增添了空间的广阔感,而“斜阳山外山”则通过层次感强化了景物的美丽。接下来的“十洲三岛地”,暗示着诗人在梦中游历的理想归宿,展示了他追求超脱现实的渴望。

最后两句“今日醉危亭,神仙邀我盟”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诗人似乎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游走,醉意朦胧中与神仙结盟,表达出一种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既有对现实的逃避,也有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灵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波深波声急:急促的水声,暗示着江河的壮阔与动感。
  2. 阑干下瞰鱼龙宅:从栏杆上俯瞰,生动地描绘出人对水域的想象与憧憬。
  3. 江北与江南:对比南北,展示了空间的辽阔与复杂。
  4. 斜阳山外山:夕阳映照下,远山更显层峦叠嶂,增加了诗的美感。
  5. 十洲三岛地:理想的幻境,暗示着诗人心中向往的自由与逍遥。
  6. 梦里身曾至:表明这种理想的境地是梦境中的体验,增添神秘感。
  7. 今日醉危亭:在危亭中饮酒,表达一种洒脱与享受。
  8. 神仙邀我盟:与神仙结盟的愿望,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龙宅”比喻理想境地,营造出梦幻的感觉。
  • 对仗:如“江北与江南”,形成了对称的美感,增强语句的节奏感。
  • 拟人:神仙似乎在邀请,赋予了自然与超然生活以人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逃避与精神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与神仙结交,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 吴波:象征着江河的生机与动荡。
  • 鱼龙:代表着理想与幻想,带有神秘色彩。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添了惆怅之感。
  • 十洲三岛:象征着理想的归宿,是对超然生活的追求。
  • 危亭:象征着高处的思考与遐想,是诗人宁静的精神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波深波声急中“急”字的意思是? A. 快速
    B. 严重
    C. 平静
    D. 缓慢

  2. “十洲三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幻境
    C. 离别之情
    D. 自然灾害

  3. “神仙邀我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物质的向往
    C. 对超然生活的渴望
    D.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了梦幻般的场景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比较王去疾的《菩萨蛮》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都在描绘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但王去疾更倾向于神秘的幻想,而辛弃疾则注重对现实的感慨与英雄情怀。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与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辞典》
  2. 《古典诗词选读》
  3. 《王去疾研究》
  4.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王去疾的《菩萨蛮》,领悟其诗中的美与哲思。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桧树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织锦妇 边将 吹笙歌 天街 贵公子行 采茶歌(一作紫笋茶歌) 亭台 题刑部李郎中山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二河山 欧隅 铜城铁壁 曰字旁的字 包含塍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椎奴 膘肥体壮 高风峻节 身字旁的字 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临锋决敌 烈义 豸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凿石索玉 颤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