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0:40
自怜麋鹿性疏顽,
心在云林迹世间。
每厌尘埃驱俗驾,
不辞险阻访名山。
池鱼得意时归壑,
厩马长鸣暂出闲。
万仞峰头曾进步,
禅机一拨透三关。
我可怜那麋鹿性格疏狂顽固,
心灵寄托在云林之间,远离世间人事。
我每每厌倦尘世的繁杂,愿意驱车前往俗世之外,
不怕艰险阻碍,去探访名山大川。
池塘中的鱼得意时总会回归深渊,
厩中的马儿在闲暇时长鸣一声。
在万仞高峰上我曾经迈步向前,
禅意一拨就能通透三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麋鹿”常用来象征逃避世俗的人,表明对自由的向往;“名山”则是隐士追求的理想之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厌倦。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及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其作品多富有禅意,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之望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世俗繁杂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和制帅》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诗人通过麋鹿、池鱼、厩马等意象,展现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诗的开篇以“自怜麋鹿性疏顽”引入,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性情的认同与自我感觉的孤独。接下来的句子则展现了他对世俗的厌倦,表现出一种逃避的心态。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诗人愿意不辞艰险去探访名山,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喧嚣的反感。
后半部分的“池鱼得意时归壑,厩马长鸣暂出闲”更是将自然与生活结合,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万仞峰头曾进步,禅机一拨透三关”则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出一种通过自我修行达到内心宁静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对自由、自然和内心平静的追求,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与独立精神,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由、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自然中寻求自我与内心的平和,体现了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自怜麋鹿性疏顽”中“怜”的意思是:
A. 爱
B. 同情
C. 喜欢
D. 忍耐
诗中提到的“名山”指的是:
A. 有名的山
B. 遇险的山
C. 高山
D. 隐士的居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杂诗》与王之望的《和制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的追求。王维的作品更偏向于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感受,而王之望则展现出更为直接的对世俗的反叛和对自由的渴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