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6:26
十日春阴尽景微,鸣鸠逐妇几时归。
柔桑细麦宁馨长,落絮游丝可解飞。
春天的阴云笼罩已近十天,景色变得微弱而黯淡,鸣鸠在空中追逐着妇女,不知她们何时才能归来。柔软的桑树和细小的麦苗宁静而悠长,落下的花絮和飞舞的丝线可以随风而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鸣鸠逐妇”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也暗含了对归家的期盼和对爱情的思索。鸠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爱情和离别。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在此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人们生活的细腻,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和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十日春阴尽景微”,勾勒出一个春雨绵绵、阴云密布的环境,给人以沉闷之感。但随着诗句的深入,画面逐渐变得生动起来,鸣鸠追逐妇女的场景,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命力,也暗示了对人们归属感的渴望。接下来的“柔桑细麦宁馨长”,则通过对乡村田园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给人以安宁的感觉。
最后两句“落絮游丝可解飞”,通过轻盈的意象,表现出春的轻柔与自由,暗示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给人以向往与希望。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在变化无常的生活中,如何找到那份宁静与归属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阴郁与生机,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融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十日春阴尽景微”中“春阴”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春天的阴云
C. 春天的雨水
D. 春天的花朵
诗中“鸣鸠逐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归家的思念
C. 对爱情的失落
D. 对大自然的敬畏
“落絮游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生活的轻盈与自由
C. 对时间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但《和姚令威春阴四绝》更侧重于对归属感的思考,而《春晓》则突出春天带来的愉悦与轻松。